护士分级管理实施方案(卫生部推荐)4.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384230845 医院护士岗位管理工作方案 PAGEREF _Toc384230845 \h 1 HYPERLINK \l _Toc384230846 江苏省医院护士岗位管理实施意见 PAGEREF _Toc384230846 \h 6 HYPERLINK \l _Toc384230847 全院护士分层使用实施方案 PAGEREF _Toc384230847 \h 20医院护士岗位管理工作方案为了贯彻落实《卫生部关于实施医院护士岗位管理的指导意见》(卫医政发〔2012〕30号)以及《卫生局关于确定护士岗位管理试点医院及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完善我院护理管理工作,推进医院改革,经我院积极申报,被卫生局确定为护理岗位管理市级重点联系医院,开展护士岗位管理试点工作,现将我院试点工作方案公布如下:一、实施方案1.成立“护士岗位管理”领导小组、工作小组1.1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组员:护理部、人事处、财务处、计算机室负责人相关科室正主任1.2工作小组:组长:副组长:组员:全体科护士长、质控组成员、相关病房护士长2.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初步拟定实施方案2.1做好试点工作的动员解读工作:加强对卫生部及卫生局相关文件精神的解读。让护士充分认识实施护士岗位管理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为逐步推进岗位管理工作创造有利条件。目前,国内外大多用床护比作为医院护理人员人力配置的基准。国外标准床护比大多为1:0.9-1.6,而国内医院延用1978年卫生部制定的标准,也就是床护比1:0.4的标准。这套标准行之多年,针对这一标准的适用性值得探讨。2.2确定好岗位管理试点工作的基础:即改革护理服务模式,100%护理单元实行“以病人为中心”的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在责任护士全面履行专业照顾、病情观察、治疗处置、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和康复指导等职责的基础上,开展岗位管理的相关工作。在医学模式的转变下,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的不断深化,护理内涵不断拓展。对患者实施整体的全面的护理,给予患者全身心护理,这些都需要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心理支持等,而且直接护理项目及间接护理项目不断增多;病人对护理服务的内容和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护理工作性质、内涵、职能的变化相应对护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2.3引入外部支持进行岗位梳理:2012年,邀请管理顾问,进行岗位说明等相关内容的辅导,讨论制定人力配置模块工作计划;同时对我院现有的护士岗位进行盘点梳理,协助完成护士岗位管理试点工作。2.4召开院级协调会议拟定初步实施方案:落实“一把手”牵头的试点工作,召集财务、人事、信息、护理管理等部门之间协调,明确职责分工,加强团结合作,制定初步的工作方案,推动护士岗位管理工作顺利实施。二、岗位设置与工作进展1.科学设置护理岗位1.12013年,邀请管理顾问,按照科学管理、按需设岗、保障患者安全和临床护理质量的原则合理设置护理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和任职条件,建立岗位责任制度,提高管理效率。具体举措如下:第一步:护理人力配置文章文献检索、回顾学习与报告讨论;第二步:护理人力现况调查(护理单元人力编制表)说明;第三步:研发与确定工作量研究方法论及护理单元人力编制表;第四步:护理规程或规范项目及步骤的梳理盘点;第五步:护理规程或规范的制作:建立护理工作作业规程或规范标准,作为护理人员操作作业的标准,同时作为计算临床科室护理人员工作量的基础。1.2医院护理岗位设置分为护理管理岗位、临床护理岗位和其他护理岗位。如护理管理岗位3个等级: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护士长;临床护士岗位分为病房、门诊、急诊、手术室、监护室、血液净化等;其他护理岗位包括教学护士长、教学组长、科研组长、医技医辅科室护士等。1.3根据岗位职责,结合工作性质、工作任务、责任轻重和技术难度等要素,明确岗位所需护士的任职条件。护士的经验能力、技术水平、学历、专业技术职称应当与岗位的任职条件相匹配,实现护士从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2.合理配置护士数量2.1按照护理岗位的职责要求合理配置护士,不同岗位的护士数量和能力素质满足工作需要,特别是临床护理岗位要结合岗位的工作量、技术难度、专业要求和工作风险等,合理配置、动态调整,以保障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拟将病房分为三类六级:一类A级:工作量大,技术难度高,护理风险高一类B级:工作量大,技术难度较高,护理风险较高二类A级:工作量中等,技术难度中等,护理风险中等二类B级:工作量中等,技术难度中等略低,护理风险中等略低三类A级:工作量一般,技术难度一般,护理风险一般三类B级:工作量一般,技术难度低,护理风险低2.2病房护士的配备遵循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的要求,普通病房实际护床比不低0.4:1,每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