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筑施工企业物资采购风险管理及控制研究措施探讨.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关于建筑施工企业物资采购风险管理及控制
研究措施探讨
摘要: 由于施工企业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风险性,因此需要全
面整理采购流程,采取正确的防范措施,对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建
立有效的组织管理机构,加强合同管理,规范采购计划,建立合格
供应商档案,建立信息化物资管理体系,不断加强采购工作的管理
力度。
关键词: 建筑施工企业,物资采购,风险管理,控制措施
引言
物资采购与管理是建筑施工单位管理工作的重点,也是企业生产
经营的关键环节。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为了节约运营成本,必
须加强采购工作的管理。建筑企业的物资采购是指以建设施工为目
的,涉及的主要施工材料、设备、工具等物资的购进活动。成本管
理以尽量低的市场价格获得企业施工质量达标的一切生产物资。施
工单位的物资采购具有复杂性、风险大的特点。施工单位的物资采
购中间环节很多,对其流程应予以全方位梳理,查出存在的风险。
相关采购人员加强风险分析与识别,并积极地采取防范措施,控制
风险,提升物资采购的管理效率。
1 建筑施工企业物资采购风险识别
1.1 自然意外风险
这种风险是指一些受外界气候、天气变化的影响以及各种恶劣自
然条件引发的次生灾害。比如在企业物资采购的过程中遭受洪水,
长期降雨,运输途中遭遇道路塌陷、滑坡、泥石流,地震破坏等恶
劣自然环境造成的损失。这些损失的严重程度无法准确计量,可能
会造成一系列相关工作的不良影响。
1.2 政策风险
政治、经济政策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社会因素对物资采购造成无
法确定的经济损失,就称为社会风险。在政治因素中,政府机构的
调整,会对物资采购造成间接性影响。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也会对物价造成严重的影响,从而使物资价格和运输成本增加。国
家对材料管理法律法规的修改,将会对材料生产和供应造成严重的
影响。
1.3 信用风险
物资采购企业与物资供应企业在进行物资交易的相关环节中,通
常会签订详细明确的合同,作为双方开展经济合作的依据和条件制
约。在合同的执行和签订过程中,就存在着较大的信用风险,虽然
合同是一种有效避免风险的手段,但是如果物资供应商单方面违
约,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物资供应不及时的情况,可能会因为材料
供应的不及时而造成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工期的损失。另一方面信
用风险还体现在合同的隐藏风险中,一些不法的物资供应商如果利
用采购方对合同理解的不到位,或者在合同中隐藏一些欺诈型的条
款,在合同的执行中,利用这些漏洞,从材料的价格、质量、供应
量等方面获取欺诈利益,会给采购单位造成巨大的损失。物资材料
供应单位如果在质量信用上不能有效的保障,那么对于建筑施工工
程来说,就存在着巨大的质量风险,不仅影响建筑施工企业的信誉
品牌,而且在后期的返工、返修等环节会耗费大量的精力,给企业
造成一系列的麻烦弊端。信用风险也要防止一些垄断材料物资的供
应商非法哄抬价格,失去了市场调节在价格控制上的优势。信用风
险也存在一些不良的投标单位非法串标,在中标之后通过骗取采购
方的经济利益,获取串标中的获利分成,给社会稳定以及行业的发
展造成了一系列恶劣的影响。
1.4 计划风险
物资采购需要制定科学的采购计划,与建筑施工企业的各项施工
目标匹配,实现建设目标,达到建设目的。计划风险主要表现在对
各种潜在的物资采购风险不能可靠识别,很多的风险管理隐患存
在,导致风险管理的问题发生。
1.5 合同风险
建筑施工企业在物资管理中,因建筑项目所需物资种类、数量繁
多,不仅有木料、混凝土、钢筋这类大批物资,还包含零星水泥等
材料。这些材料在采购中都需要订立合同。在物资采购合同签订
时,若存在合同条款不明确,尤其是付款比重、付款期限不具体,
极易增大合同风险。同时,在物资采购招标时,供应商采用不正当
手段竞争,中标、签订合同之后,又以各种理由变更合同,都可能
带来采购风险。
2 建筑施工企业物资采购风险的原因分析
2.1 风险监督控制能力不足
建筑施工企业如缺乏全面、细化的物资采购监管机制,会导致物
资的监管能力不足。很多的物资监控效果不佳,材料价格得不到科
学控制等。这会使建筑施工企业存在一定的成本增加隐患。同时风
险监督控制的缺失也体现在对舞弊、各种暗箱操作的监督缺失上,
因为某些人员的一己私利,导致建筑施工企业承受更大的物资采购
损失,对施工企业的工程建设质量、安全都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