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解读课件.ppt

发布:2025-03-07约1.1万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解读2*HBV血清学检测-HBV血清学标志包括:HBsAg、抗-HBs、

HBeAg、抗-HBe、抗-HBc和抗-HBcIgM-HBV血清学标志检测:酶免疫法(EIA)、放射免疫

法(RIA)、微粒子酶免分析法(MEIA)、化学发光法-HBsAg血清学转换:HBsAg转阴的同时抗-HBs转阳-HBeAg血清学转换:HBeAg转阴的同时抗-HBe转阳六、实验室检查《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解读2*HBVDNA、基因型和变异检测-HBVDNA定性和定量检测:反映病毒复制的情况-HBV基因分型:基因型特异性引物PCR法、限制性

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线性探针反向杂交法、

PCR微量板核酸杂交酶联免疫法、基因序列测定法-HBsAg耐药突变株检测:HBV聚合酶区基因序列分

析法、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荧光实时

PCR法、线性探针反向杂交法等六、实验室检查《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解读2*可对肝脏、胆囊、脾脏进行B超、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等检查影像学检查的主要目的是鉴别

诊断和监测慢性乙型肝炎的病

情进展及发现肝脏的占位性病

变如HCC等七、影像学诊断《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解读2*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病理学特点是:明显的汇管区炎症,浸润的炎症细胞主要为淋巴细胞;炎症细胞聚集常引起汇管区扩大并可破坏界板引起界面肝炎,又称碎屑样坏死(PN)肝细胞炎症坏死、汇管区及界面肝炎可导致肝内胶原过度沉积,肝纤维化及纤维间隔形成。如进一步加重,可引起肝小叶结构紊乱,形成假小叶并进展为肝硬化八、病理学诊断《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解读2*免疫组化法检测可显示肝细胞中有无HBsAg和HBcAg表达。HBsAg胞浆弥漫型和胞膜型,以及HBcAg胞浆型和胞膜型表达提示HBV复制活跃;HBsAg包涵体型和周边型及HBcAg核型表达则提示肝细胞内存在HBV慢性乙肝肝组织炎症坏死分级(G)、纤维化程度分期(S),可参照2000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国际上常用KnodellHAI评分系统八、病理学诊断《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解读2*介绍:HE染色病理切片中度慢性乙型肝炎肝腺泡内炎症较明显,

界面炎症向腺泡内发展

成P-P桥和P-V-P桥肝小叶PPV中央静脉肝细胞索门管区《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解读2*介绍:慢性肝炎炎症活动度(G)分级标准级汇管区及周围小叶内HAI积分0无炎症无炎症01汇管区炎症变性及少数坏死灶1-32轻度碎屑样坏死变性,点、灶状坏死4-83中度碎屑样坏死变性,坏死重,或见桥形坏死9-124重度碎屑样坏死桥形坏死范围广累及多个小叶,小叶结构失常13-18《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解读2*介绍:慢性肝炎纤维化程度(S)分期标准期纤维化程度HAI积分0无01汇管区扩大,纤维化12汇管区周围纤维化或纤维间隔形成,小叶结构保留23纤维间隔伴小叶结构紊乱,无肝硬化34肝硬化4《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解读2*慢性乙肝治疗的总体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或消除HBV,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以及肝纤维化,延缓和阻止疾病进展,减少和防止肝脏失代偿、肝硬化、HCC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慢性乙肝治疗包括抗病毒、免疫调节、抗炎保肝、抗纤维化和对症治疗,抗病毒是关键九、治疗的总体目标《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解读2*抗病毒治疗的一般适应证:①HBVDNA≥105拷贝/ml;HBeAg(-)者HBVDNA≥104拷贝/ml②ALT≥2×ULN;如IFN治疗,ALT≤10×ULN,TBIL<2×ULN③ALT<2×ULN但肝组织学KnodellHAI≥4或≥G2炎症坏死具有①并有②或③患者应进行抗病毒治疗;达不到上述标准者应监测病情变化,如持续HBVDNA阳性且ALT异常也应考虑抗病毒治疗十、抗病毒治疗的一般适应证《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解读2*单项应答-病毒学应答:指血清HBVDNA检测不到(PCR法)或

低于检测下限,或较基线下降≥2log10-血清学应答:指血清HBeAg转阴或HBeAg血清学转

换,或HBsAg转阴或HBsAg血清学转换-生化学应答:指血清ALT和AST水平恢复正常-组织学应答:指肝脏组织学炎症坏死或纤维化程

度改善达到某一规定值十一、抗病毒治疗应答《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解读2*时间顺序应答-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