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源词位置对第二语言学习者字词理解的效应:一个ERP的研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
Effects of Cognate Status on Word Comprehension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ers: An ERP Investigation
同源词位置对第二语言学习者字词理解的效应:一个ERP的研究
同源词的行为研究
英语与法语在字形上的相似性,完全相同的写法像“fruit”,接近相同的写法如“mask”和“masque”。也因为字形和意义相近,因此它们在双语学习中好像拥有特殊地位。
在行为研究中显示,同源词相对于非同源词会引发不同的反应模式。在词汇判断任务中,同源词的识别速度比非同源词快!但是在L1情境中,很多研究者并没有观察到与L2相似的现象。而这样的实验结果与双语词汇加工的非对称理论相一致(for a recent example, see Midgley,Holcomb, Grainger, 2009a, 2009b)。
关于同源词身份的论述,Hell and Dijkstra (2002)选取两组三语者进行研究,在L1字词加工发现了明显的同源词身份效应。
同源词优势的本质和焦点
van Hell and Dijkstra (2002)发现L2不熟悉的被试也表现出与熟练双语者同样的效应趋势,只是统计上不显著。
L1作为学习第二语言的功能在被试学习L2的初级阶段也能发生深刻的变化。
最近的解释是,因为正字法和音位学上的相似或者相同,并且持续暴露在两种语言环境下,关键是,他们在字形表征与意义表征上的联系是一致的!
交互激活模型
ERPs与双语字词识别
使用电生理学测量工具,能够即时测量大脑的活动过程,相比EEG,除了能够测量大脑电压以外,还能够测量任务加工的时间历程信息,头皮分部信息,ERPs可能是更加精确的测量L1中同源词效应的工具,相比于之前的行为研究来说(Thierry Wu, 2007)。
关于字词加工的ERPs为开始于250ms的负波,持续到600ms。这种波叫N400,反映与字词识别相关联的词汇与语义加工。很多研究表明,N400对语言特征的改变非常敏感,诸如词频,与正字法相邻的字词,当被加工的字词难度加大或者整合在语境中时,N400波幅会增大。
本研究
实验采用Go/NoGo范式,被试阅读词汇列表,如果发现探测词符合某种特殊语义时,做出按键反应(探测词占12%)。两个组别,一组为L1,另一组为L2 。
研究结果
L1也出现了同源词效应
L1的同源词效应发生在200ms,比L2的450ms更早
解释
L1的同源词在L2的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因为他们在L2的词汇获得中起到关键作用。在加工L1的字词表征时,L2的等价翻译被部分激活,因为字形的相似造成L2的表征直接与语义相联系,促进了语义的加工。
从L2到L1的编码转换,期间的ERPs波形有正向趋势
在L2学习者中,脑后位置的正向趋势负波,与位置靠前的N400分布相关,激活了后期的L1加工系统
同源词效应是不是语言暴露的积累效应造成的,即积累的词频效应,Van Hell and Dijkstra and others (e.g., De Groot et al., 2000; Dijkstra et al., 1999; Dijkstra, van Jaarsveld, Ten Brinke, 1998)等人认为并非如此,他们认为同源词在心理词表上有特殊表征。
也有人认为同源词有共同的抽象语音表征为语言提供字形表征的联结,同一个音位家族与更高水平构词法表征相联结,这个观点很好的拟合了上表的观点,并且把语义表征替换成了语音表征,但是没有找到同源词效应下的语音启动效应的证据。
思考
谢谢观赏
WPS Office
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
@WPS官方微博
@kingsoftwps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