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色协奏曲》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docx
《形色协奏曲》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教育部审定2013义务教育教科书
内容来源: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第一课
主题:《形色协奏曲》
课时:共1课时,第1课时
授课对象:六年级学生
设计者:胡一帆/郑州市惠济区八堡小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美术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指出:学生以个人或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的制作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让学生尝试使用水彩进行创作,开启色彩教学,激发学生创作欲望。学生学习色彩的知识,使其在创作过程中运用水彩表现方法,丰富视觉、培养审美理念,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2.教材分析
本课学习跨“造型·表现”和“欣赏·评述”两个学习领域。学习内容非“真实摹写”的艺术创作思路为切入点,赏析写意画、抽象画对自然和情感的提炼与升华,欣赏艺术家挥洒运用色彩、线条、形块等美术语言,品味形色在理性构成、激情协奏中展现的抽象美。通过学习如何从自然中提炼形式元素、组织形式构成,玩味抽象画,进行由蕴含具象到纯粹抽
象的造型表现活动,让学生感受艺术家鲜活的创造力,关注抽象艺术的独特魅力,体验抽象创作的趣味,以促进学生在形式美感、艺术感受力等方面的发展,开拓学生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创新意识、启迪学生在更高意识层面的艺术创作思维。
3.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心理逐渐成熟,认知能力、审美品位、综合素养也在逐步提升。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和造型基础,能较熟练地运用所学美术知识和技巧完成作品,但在创作的过程中会出现信心不足的情况,采取激趣创新的方法有效地帮助学生产生创意,在绘画表现中获得自信。
教学目标:
1.欣赏抽象画,品位形式美、意向美、抽象美,使学生了解并尝试抽象的表现方法。
2.通过关注抽象艺术、实践抽象画创作过程,使学生获得对形式元素和原理的进一步认识与运用,发展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力。
3.探索艺术创作的新天地,使学生增进美术学习的兴趣,在感受与发现中体验美术带来的愉悦。
评价任务:
1.通过对比欣赏、体验尝试了解抽象画及其表现技法。(落实目标1)
2.通过对优秀大师抽象作品的赏析,了解抽象画的创作过程并能完成一幅抽象画作品。(落实目标2)
3.通过了解抽象艺术在生活中的运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细心发掘与欣赏,感受生活中的抽象艺术带来的喜悦。(落实目标3)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视频导入
激发兴趣
活动一:?
1.观看创意艺术短片“流动的色彩”感受不同音律下的形色美。
2.板书课题:《形色协奏曲》
(完成目标一)
视频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评价目标一)
环节二
欣赏作品
讲授新知
活动一:?
1.两幅绘画,抽象和写实,让学生对比欣赏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小结:抽象画没有具体的形象,看不出来它表现的是什么。
2.小游戏,快速抢答,从下列图片中找出抽象画;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谈谈什么是抽象画。
小结:抽象画摒弃了客观世界具体形象和生活,在画面上表现几何形体的组合和抽象色彩和线条的挥洒,其中包括点、线、面、色彩、肌理构成。突破了艺术必须具有可以辨认形象的藩篱,开创了艺术新的发展天地。
3.小体验:学生在水彩纸上尝试体验“点、线、面”造型的乐趣。并谈谈自己尝试后的感受。
4.欣赏三位大师的抽象画作品,分小组讨论,完成老师下发的任务表。
分析:
《小小的喜悦》:画家运用了许多线条和各种形状,它的线条很有音乐的韵律感,给人一种欢快喜悦的感受。
《江南早春》:画家主要以涂抹色块来构成画面,画中的浅绿色表现了早春万物复苏的情景。白色、棕色、黑色的运用就像是白墙、黑瓦和棕色的房子,虽然是抽象画,但仍然感受到了江南早春的特征。
《灿烂》:这幅画使用了大量的暖色,就像题目一样,给人一种灿烂、热烈的感觉。画面中的线条和色块就像在画布上流动一样,像钢琴家在弹奏一曲美妙的交响乐。
(完成目标一、二、三)
通过对比欣赏,学生尝试分析出抽象画的艺术特点,并尝试抽象画的基本表现技法。
(评价目标一、二、三)
环节三
教师示范
学生实践
活动一:?
1.教师示范:出示示范视频,讲解绘画步骤。
2.欣赏学生作品
3.艺术实践:在纸上刷一层清水,然后用笔随意描画点染,使色彩自然渗透融合,形成一幅抽象画。
(完成目标二)
?
教师示范,学生进行创作,体验抽象画的乐趣。
(评价目标二)
环节四
展示评价
课后延伸
活动一:
1.展示评价:作品展示,学生互评、自评、师评。
活动二
1.拓展延伸:生活中的抽象艺术欣赏
小结:只要我们细心的发掘与欣赏,便可以感受到生活中的抽象带来的喜悦。希望同学们在课下和你的同伴细心找找,把你的发现与大家分享。
(完成目标三)
感受抽象艺术在其它领域的运用,体验抽象艺术带来的乐趣,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