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皮瓣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ppt

发布:2024-01-23约1.59千字共1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1页,讲稿共17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Karydakis皮瓣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起源:1965年希腊医生Karydakis利用转移皮瓣治疗藏毛窦。通过转移皮瓣,偏中线缝合,避免切口张力过大,从而减少复发。第2页,讲稿共17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Karydakis皮瓣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1992年Karydakis报告1966-1990年治疗藏毛窦7471例随访95%,2-20年复发率1%并发症发生率8.5%第3页,讲稿共17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Karydakis皮瓣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手术步骤:(1)在中线旁至少1cm处做一个椭圆形切口,切除病灶皮肤,病变组织及脂肪至骶前筋膜;(2)充分游离靠近中线侧皮瓣;(3)移动皮瓣至对侧、侧方缝合第4页,讲稿共17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Karydakis皮瓣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在临床工作中我们不仅将Karydakis皮瓣应用于临床疾病藏毛窦的治疗,更将Karydakis皮瓣(皮瓣转移缝合技术)应用于临床手术当中。第5页,讲稿共17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Karydakis皮瓣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病例一:范XX,男,58岁,主诉:颈背部肿物20余年。查体:后颈部与背部交界处可触及一处肿物,质韧,移动度不佳,边界尚清晰,大小约9x9cm,触诊无疼痛,无波动感,第6页,讲稿共17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Karydakis皮瓣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手术过程:患者取俯卧位,颈背部术区常规消毒,铺巾,局部皮肤浸润麻醉,待麻醉生效后,选取肿物上纵行切口约8cm,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钝性加锐性分离出脂肪团块,将右侧脂肪层与皮肤层部分分离,检查术野无出血,放置引流,分层缝合,酒精棉条覆盖,无菌敷贴包扎,切除组织送病理。患者术中出血约10ml,未补液,术后病人清醒,返回病室。第7页,讲稿共17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Karydakis皮瓣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术后处置:给予镇痛、切口负压引流等对症治疗,术后48小时拔除引流管。术后效果:患者现手术切口愈合良好,无红肿及渗出,无皮下积液,已一期愈合,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第8页,讲稿共17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Karydakis皮瓣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术后总结:患者颈背部肿物为9x9cm大小,手术切除后容易发生因肿物切除后造成皮下组织空缺过大,愈合速度慢,易积液,易感染。Karydakis皮瓣可有效解决该问题,减少患者术后愈合时间,降低感染、积液等风险,减少患者住院日及费用。第9页,讲稿共17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Karydakis皮瓣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该患者术后效果图第10页,讲稿共17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Karydakis皮瓣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病例二:鲁XX,女,88岁,骶尾部反复感染伴脓性分泌物1年。患者既往曾有骶尾部褥疮病史,经临床换药治疗后,现骶尾部可见一处褥疮不完全愈合形成窦道。查体:骶尾部可见一处窦道,触诊可见少量脓性分泌物,窦道周围可见增生瘢痕组织,局部皮肤色素缺失。第11页,讲稿共17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Karydakis皮瓣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手术过程:患者取右侧卧位,术区常规消毒,铺巾,于窦道内注射亚甲蓝溶液标示,沿窦道口为中心做梭形切口,逐层切开分离组织至骶尾部筋膜,将切除组织取出,解剖切除标本见亚甲蓝溶液标示窦道于标本内,游离单侧皮瓣皮肤层及脂肪组织,术区充分止血后,生理盐水冲洗,逐层缝合。患者术中出血约10ml,未输液,术中及术后病人清醒,返回病室。第12页,讲稿共17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