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岩山隧道洞口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目 录
一、编制依据 1
二、编制范围 1
三、编制原则 1
四、编制目标 1
五、工程概况 2
1、工程简介 2
2、工程地质概况 2
六、进度计划安排 3
七、施工队伍安排及任务划分 4
八、施工准备 4
1、控制测量 4
2、施工拌合场地 4
3、施工用电 4
4、施工用水 5
5、施工供风 5
6、人员配备 5
7、施工机械设备 6
8、交通情况 6
九、施工方案 6
1、洞口土石方开挖 6
2、洞口防护及排水工程施工 7
3、洞口进洞方案 7
十、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 8
1、边仰坡上危岩清除 9
2、边仰坡开挖 9
十一、质量保证措施 9
十二、安全保证措施 10
十三、雨季施工措施 11
十四、环境保护措施 12
岩山隧道洞口工程专项安全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为加强对隧道施工安全生产的管理,以及做好安全事故发生后的救援处置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福建省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管理指南》(隧道)、《厦沙公路泉州安溪段至达埔段A2合同段实施性施组》等有关规定,结合隧道施工的实际,特制定岩山隧道安全专项方案。实施中,除应遵守本规程外,必须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和交通部有关标准及相关规范性文件。
二、编制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厦沙公路泉州安溪段至达埔段A2合同段岩山隧道。
三、编制原则
1、认真、全面、系统阅读施工合同,深刻领会和贯彻业主意图及业主对承包商的各项要求。
2、贯彻执行各项技术标准、安全技术规程。执行业主对本工程建设的各项要求,采取现代化管理手段和施工项目管理模式,优化资源配置,实行动态管理,以适应施工组织安排的要求。
3、对现场安全管理坚持实施全员、全方位、全过程严密监控。
四、编制目标
1、杜绝特大、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减少一般事故;
2、无特大、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3、消除特大、重大安全隐患;
4、重伤率控制在4‰以下;轻伤率控制在10‰以下;
5、不得因施工对周边环境、建筑、设施等造成破坏;
6、无刑事案件发生。
五、工程概况
1、工程简介
本标段共有隧道0.5座:岩山隧道,左线:1979.964m,右线:1940m,详见表1-1所示。
序号 隧道名称 起讫桩号 隧道
型式 隧道长度(m) 隧道界限 单洞长度 平均长度 (宽×高)m 1 岩山隧道 ZK7+708.036~ZK9+688 分离 1979.964 1960 10.25m×5.0 K7+700~K9+640 1940 10.25m×5.0 表1-1 隧道工程概况表
出口洞口仰坡及明洞开挖边坡防护以临时加固为主,在施工过程中采用锚杆加网喷混凝土防护,进洞超前支护采用Ф108长管棚及Ф50超前小导管预支护。
2、工程地质概况
1)、地形地貌
隧址区属剥蚀丘陵及低山地貌,隧道轴线大致呈南北走向,地形起伏较大,进口处地面高程205~220m,出口处地面高程145~160m,隧道轴线最高点高程680.0m,相对高差约540.0m,地表植被较发育,出洞口覆盖层相对较厚。出口侧山坡自然坡度约33°。
2)、地质岩性
隧址区上覆坡积粉质黏土,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上统南园组凝灰熔岩。隧道场址区发育四条断裂,未见活动性断裂构造经过,也未见大型滑坡、崩塌及泥石流、采空区。岩溶等其他不良地质作用。
隧道洞身围岩为侏罗系南园组凝灰熔岩,属硬质岩,岩体一般较完整,对隧道洞身围岩的稳定较有利,隧道洞口围岩稳定性较差。出口段围岩级别为Ⅴ级,工程性质差,浸水易软化,稳定性差。施工开挖洞顶极易塌方,侧壁易变形,需超前支护。
3)、地震基本烈度
根据《厦门至沙县高速公路(安溪至沙县)泉州段先撸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可知,先撸地阵设防烈度属于7度区。测区内线路50年超越概率10%的一般场地(中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5s,建议抗震设计按《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44-89)采取抗震设防措施。
4)、水文特征
本隧道区山坡坡体较陡,冲沟较发育,地表水排泄较快,地表水总体较贫乏。距离隧道轴线540米外有一芹山水库,面积约1000平方米,勘察期间为旱季,水深约1-2米。根据地质调绘和区域地质,该段地表未见断裂构造发育,物探大地电磁测探法也未见该段有电阻率异常等构造或富水现象,初步判定该水库与隧道洞身水力联系较差,隧道施工对隧道影响不大。
地下水主要为风化带网状孔隙裂隙水和基岩裂隙水,前者赋存于基岩强风化带,后者赋存于岩性接触带及节理带、断裂带裂隙内,一般路段富水性及导水性弱,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及地下水侧向补给,向沟谷排泄,流量随季节变化较大。出洞口地下水稳定水位一般分布于碎块状强风化层中。洞身地下水主要聚集在构造破碎带中,勘察期间地下水稳定水位一般高于隧道顶板。
根据本次勘察取水样分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