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生物期中考试最全复习提纲.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
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资料
致同学们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7、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病毒除外)
(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珊瑚虫是生物,珊瑚、弹钢琴的机器人、慢慢生长着的钟乳石、煮熟的鱼不是生物.)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科学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
二、调查的步骤
①明确调查目的;②确定调查对象;③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④调查记录;⑤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⑥撰写调查报告。
三、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分
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
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
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四、了解生物圈
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
一、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是指生物的生存空间,还包括存在于它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
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可分为两类:
(1)非生物因素:光、水分、温度等 。
(2)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
2、探究的过程: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 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
变量:不同的这个条件称为变量
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对照实验需要控制单一变量)
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自身发生改变)如骆驼适应炎热缺水的荒漠环境;海豹适应寒冷的海域环境(P17)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环境发生改变)如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二、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
阳光、水、空气、温度
3、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生态系统中在一般情况下数量最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4、食物链和食物网:
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递减);
②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生产者,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动物;食物链的箭头指向是从吃指向被吃的生物
③营养级别越高,生物数量越少;
④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积累的越多。
5、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的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三、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生物圈的范围:
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和人类的“立足点”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
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绿色水库、地球之肺)、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地球之肾)、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制造总氧气量的70%)、城市生态系统(人类活动最频繁)等。
4、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P.30)
每一个生态系统都与周围的其他生态系统相关联,并不是完全独立的,他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第二单元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一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一、练习使用显微镜
1、显微镜的构造
镜座:稳定镜身;
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
镜臂:握镜的部位;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