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多元文化教育理论.doc

发布:2017-07-08约1.87千字共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多元文化教育之所以在今天受到较多的关注,是与20世纪60年代人们对不同民 族间所拥有的不同文化特征的关注有关。而民族文化一直是多元文化关注的主要内容 之一,正如斯大林所说:“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共同语言、共同区域、共 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各个民族之所以不同,不仅在 于他们的生活条件不同,而且在于表现在民族特点仁的精神状态不同。”:份所以,每个 民族在一定程度上都有着本民族特有的文化心理结构和价值观,如蒙古族有很多教育 子女的谚语:“脸面漆黑,心底洁白”、“人须幼时教养,马须驹时训练”、“杂草多的 地方庄稼少,空话多的地方智慧少”、“好马不在鞍样,人美不在衣裳”、“苦千的人 汗水多,贪吃的人口水多”、“办事不诚信丢掉信用,)矛自不良失去朋友”等。因此, 以上这些因素影响着教育方式、制约教育运行机制,同时也规范着教育的内容,从而 使得教育呈现出色彩斑斓的局面。 我国少数民族以及其他社会群体的教育始终是与国家统一的教育政策结合在一 起的,也就是说,民族教育的问题一直是在国家关注的视野之内。那么,内蒙古自治 区是以蒙古族为主的民族居住的地方,应该结合木地区木民族的特点来实施多元文化 教育。如以幼儿园的教育教学的实践为例,教师在分析幼儿认头!}发展的年龄特征的基 础上,铺设幼儿的认知和文化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之间的桥梁,也就是说在幼儿文化 与课程内容之间寻找恰当的结合点,目的是让幼儿感受民族文化、其他民族的文化、 理解不同文化,这对于幼儿看待文化、融合文化等至关重要。 然而,多元文化教学并不是族群隔离教学,它企求通过帮助幼儿认识民族文化、认识其他 文化,培养他们的判断能力,评判自身的文化,并进而评判这种文化与其他 文化关系,从而在多元文化中作出正确的抉择。如果缺乏这种批判性思考或创造性思 考的能力,幼儿在多元文化面前就容易感到是非不分,真假不明,形成独断盲从。所 以,相信不同文化背景的幼儿认知能力,这是教育教学的起始点和出发点;而且,教 师在“因其材,施其教”的过程中,应考虑到幼儿的学习背后的文化因素,因为幼儿 是带着不同的求学动机、认知方式、知识结构、能力水平走进幼儿园的,对于这些差 异,教师需要在教学之初详尽地把握,并且洞察造成这些差异的文化因素。 (二)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自1983年由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教授提出以来,迄今己有近20年的历史,己经逐渐引起世界广泛关注,并 成为90年代以来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之一。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智能是在某种社会 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 品所需要的能力。多元智能理论是个体身上相对独立存在着的、与特定的认知领域和 知识领域相联系的/又种智能:语言智能、节奏智能、数理智能、空间智能、动觉智能、 自省智能、交流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具体包含如下涵义: 第一,每一个体的智能各具特点: 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摺能理论,作为个体,我们每个人都同时拥有相对独立的八种 智能,但每个人身上的八种相对独立的摺能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绝对孤立、毫不相干 的,而是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有机地组合在起。正是这/又种智能在每个人身上以 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组合,使得侮一个人的智能各具特点。 第二,个体智能的发展万向和程度受环境影响与制约; 在多元智能理论看来,个体智能的发展受到环境包括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教育 环境的极大影响与制约,其发展力一向和程度因环境和教育条件不同而表现出差异。尽 管各种环境和教育条件下的人们身}:都存在着八种智能,但不同环境和教育条件下人 们智能的发展方向和程度有着明显的区别。 第三,智能强调的是个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生产及创造出社会需要的有效产 品的能力; 在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看来,智能应该强调两个方面的能力,一个方面的能力 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个方而的能力是生产及创造出社会需要的有效产品的能 力。根据加德纳的分析,传统的智能理论生产于重视言语——语言智能和逻辑——数 理智能的现代工业社会,智能被解释为一种以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一能力为核心的整合能力。 第四,多元智能理论注重多维地看待智能问题。 在加德纳看来,承认智能是由同样重要的多种能力而不是由一两种核心能力构 成,承认各种智能是多维度地、相对独立地表现出来而不是以整合的方式表现出来, 应该是多元智能理论的本质之所在。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