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备战2020年高考高三一轮单元训练金卷 语文 第七单元 古诗词鉴赏 B卷 含答案.doc

发布:2019-08-05约1.52万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此卷只装订不密封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第七单元 古诗词鉴赏 语 文 (B)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观兵 杜甫 北庭送壮士,貔虎数尤多。精锐旧无敌,边隅今若何。 妖氛拥白马,元帅待雕戈。莫守邺城下,斩鲸辽海波。 【注】北庭:都护府名。妖氛拥白马:指安史叛贼。辽海:叛贼史思明的老巢,今辽河流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中的“虎”是指勇猛的战士,而“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中的“虎”指如猛虎一样的气势。 B.额联表现部队精锐,气势无敌,对其寄予了厚望;“边隅”指“邺城”,是指前线作战之地。 C.题目“观兵”,“观”是指观看,“兵”是指正在出征的战士,本诗写了战前的预设与战后的喜悦心情。 D.本诗综合运用了比喻、对比等艺术手法,融叙事、议论为一体,语言精炼,笔力雄健。 2.结合全诗,分析“斩鲸”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态度。(6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① 苏轼 七千里外二毛人,十八滩头一叶身。 山忆喜欢②劳远梦,地名惶恐泣孤臣。 长风送客添帆腹,积雨浮舟减石鳞③。 便合与官充水手,此生何止略知津④? 【注】①这首诗是作者遭贬赴惠州途中路经惶恐滩时所作。据《万安县志》载“赣州二百里至岑县,又一百里至万安,其间有滩十八……滩水湍急,惟黄公为最甚。”南方人读“黄公”如“惶恐”,因被称作惶恐滩。②喜欢:地名,在大散关上。这里代指故乡山水。③石鳞:水在石上流,其波如鱼鳞。④典出《论语》,孔子曾问路于隐士长沮、桀溺,二人因不同意孔子的救世主张,故意不做正面回答,只说:“你是知道渡口的,何必问我们呢?”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七千里”极力渲染被贬之遥,“二毛”指头发黑白相杂的老人,说明诗人已至暮年。“一叶身”形象地表现诗人飘零的现状。 B.把“黄公滩”叫做“惶恐滩”,虽是口音之误,却能涉及身世国事,颇有意趣,所以为后人认可并应用。如文天祥诗中就有“惶恐滩头说惶恐”。 C.颈联中“帆腹”是说船帆受风,如大腹鼓起。这一联写舟行所见所感,整首诗的格调也随之变化,由雄放转为凄苦。 D.尾联中“便合”意即“正应当”,“知津”反用孔子的典故,表现了诗人面对人生劫难时,顽强的意志和达观的态度。 2.诗人在这首诗中寄寓的情感复杂多变,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春夕① 崔涂②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胡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③烟景有谁争。 【注】①《全唐诗》此诗题下注:一本下有“旅怀”二字。②崔涂是江南人,曾久在巴、蜀、湘、鄂、秦、陇等地为客,自称是“孤独异乡人”。《春夕》是他旅居湘、鄂时所作。③五湖:春秋时,范蠡佐越王勾践成就霸业之后,辞官,乘扁舟泛五湖而去。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上句渲染了流水落花的暮春景象,感叹春光易逝,岁月无情;下句将代指春光的“东风”拟人化,用我送春归去,表达诗人凄楚的情怀。 B.颈联写诗人长期不能回家,遥想故乡,望眼欲穿,思乡念亲,忧心如焚,连年累月,无心翻书,揽镜自照,白发满头,诗人内心的愁苦,溢于言表。 C.尾联暗用五湖典故,含有归隐田园之意,深刻的反映出诗人在政治上走投无路、欲干不能而又欲罢难休的苦闷、彷徨的心理。 D.本诗前四句重在对春夕情景的描绘,缘情写景,因景抒情,虽未明言思乡,而一片乡情跃然纸上;后四句重在抒情,感情真切,凄婉动人。 2.颔联“胡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造语新奇,后人评价这两句诗为“以景传情,仅十四个字,却写得极有层次”。请简要赏析此联。(6分)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汉宫春·立春日 辛弃疾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浑未办,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 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