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名著导读《水浒传》说课稿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docx
第六单元名著导读《水浒传》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水浒传》名著导读
2.教学年级和班级:九年级(1)班
3.授课时间:2024年10月15日星期一第3节课
4.教学时数:1课时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通过《水浒传》的阅读,学生能够理解古典小说的艺术特色,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同时,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和情节,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此外,引导学生探讨作品中的道德观念和社会意义,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理解《水浒传》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形象塑造。
2.分析小说中的矛盾冲突及其对情节发展的影响。
难点:
1.把握古典小说的语言风格和叙事手法。
2.深入理解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道德观念。
解决办法:
1.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人物性格。
2.结合文本细读,引导学生体会古典小说的语言魅力。
3.利用多媒体展示,对比不同版本的《水浒传》,帮助学生把握叙事手法。
4.引导学生结合历史背景,探讨小说中的社会问题和道德冲突,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四、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教科书《水浒传》
-课程平台:学校图书馆、网络在线阅读平台
-信息化资源:古典小说研究资料库、相关人物形象分析视频
-教学手段:PPT展示、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思维导图制作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播放《水浒传》经典片段,激发学生兴趣。
2.提问:同学们,你们对《水浒传》有哪些了解?请简要谈谈。
3.引导学生回顾《水浒传》的作者、故事背景等基本信息。
4.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通过学习,了解《水浒传》的主要人物和情节,感受古典小说的魅力。
二、讲授新知(20分钟)
1.人物分析
a.介绍《水浒传》中的主要人物,如宋江、武松、林冲等。
b.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引导学生理解人物形象。
c.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人物之间的关系,分享各自的观点。
2.情节分析
a.回顾《水浒传》中的经典情节,如“智取生辰纲”、“三打祝家庄”等。
b.分析情节发展,探讨其对社会现实的反映。
c.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情节对人物性格塑造有何影响。
3.语言风格分析
a.分析《水浒传》的语言特点,如口语化、生动形象等。
b.引导学生体会古典小说的语言魅力。
c.比较不同版本《水浒传》的语言差异,探讨其艺术特色。
4.社会背景分析
a.介绍《水浒传》所反映的社会背景,如北宋末年的社会矛盾、农民起义等。
b.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社会背景对小说情节和人物形象有何影响。
c.讨论小说中的道德观念,如忠诚、义气、反抗等。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小组讨论:结合所学内容,分析《水浒传》中的典型人物,分享各自的观点。
2.课堂问答: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堂小结(5分钟)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总结《水浒传》的艺术特色和社会意义。
五、作业布置(5分钟)
1.阅读原著《水浒传》,挑选一个人物进行分析,撰写人物小传。
2.搜集《水浒传》的相关资料,了解小说所反映的社会背景。
3.思考:结合自身经历,谈谈你对《水浒传》中人物性格的理解。
六、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a.《水浒传》作者施耐庵的生平简介,了解作者背景对作品的影响。
b.《水浒传》中的著名战役如“梁山泊起义”、“水泊梁山”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
c.《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在后世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中的体现和影响。
d.《水浒传》的版本研究,如古本《水浒传》与现代版本的差异。
e.《水浒传》与当时社会风气、政治环境的关系分析。
2.拓展建议:
a.鼓励学生阅读《水浒传》的多个版本,比较不同版本对人物和情节的处理。
b.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通过模仿人物对话和动作,深入理解人物性格。
c.引导学生结合历史知识,探讨《水浒传》中反映的社会问题和道德冲突。
d.建议学生撰写读书笔记,记录阅读过程中的感悟和思考。
e.推荐学生观看与《水浒传》相关的纪录片或电影,对比文本与影视作品的异同。
f.鼓励学生参与学校或社区的读书会,分享《水浒传》阅读心得,提高交流能力。
g.建议学生查阅相关学术资料,了解《水浒传》研究的最新动态和不同观点。
h.组织学生进行《水浒传》主题的作文竞赛,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i.建议学生关注《水浒传》在现代文化中的衍生作品,如漫画、游戏等,了解其文化影响力。
j.引导学生思考《水浒传》中的英雄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与现代社会价值观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