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 解读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十大关键词- 2025年高考政治时政热点专题训练(全国通用).docx
PAGE
PAGE1
专题六解读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十大关键词
【背景材料】
2025年3月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这份报告全面回顾了过去一年的工作成就,科学规划了新一年的发展蓝图,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报告明确了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我国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坚实基础。2025政府工作报告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体现了政府推动高质量发展、增进民生福祉的坚定决心。在新的一年里,全国上下将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齐心协力、开拓进取,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行。下面,就报告的关键词进行解读和拟题分析
一、发展
?【基本内涵】
贯穿报告的核心主题,涵盖经济发展、高质量发展、社会发展等多方面,以新质生产力为驱动,通过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推动国家全面进步,是报告的核心目标。
【典型题例】
报告在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时指出,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深化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加快国家高新区创新发展,培育创新型企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哲学依据是
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②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③意识对物质具有促进作用?④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1.C【解析】本题考查从实际出发、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因地制宜体现了矛盾特殊性,新质生产力有普遍性要求,要在普遍性指导下具体分析特殊性,做到二者结合,①符合题意。因地制宜就是依据当地物质实际情况发展新质生产力,坚持了从实际出发,②符合题意。正确的意识对物质有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起阻碍作用,③说法不准确,排除。题干强调的是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发展生产力,未体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排除④。故本题答案为C。
二、经济
?【基本内涵】
聚焦经济运行、增长、实力、布局和政策等方面,强调稳中求进,通过扩大内需、防范风险等举措,保持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5%左右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体现了对经济发展态势、能力条件和支撑政策的综合考量。
【典型题例】
报告指出,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的哲学依据是
①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②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③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④规律是客观的,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2.A【解析】本题考查量变与质变的关系以及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稳”是量变的积累,“进”是质变的发展,稳中求进体现了二者的辩证统一,①符合题意。“稳”代表相对静止,“进”代表绝对运动,坚持稳中求进是对二者关系的正确把握,②符合题意。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是强调矛盾双方的关系,与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的内涵不符,③排除。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并非无能为力,④错误。故本题答案为A。
三、改革
?【基本内涵】
涉及全面深化改革、国企改革、财税金融改革等诸多领域,是推动发展的关键动力。通过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典型题例】
报告指出,在国企改革方面,应高质量完成深化提升行动,通过优化布局和调整结构来提升国有经济的整体效能,并逐步建立健全国有企业履行战略使命的评价体系。与此同时,必须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及其负责人合法权益,同时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构建符合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处理国企改革与民营经济的发展关系的要求是
①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推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②限制国企发展,为民营经济腾出更大空间③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国企和民营经济协同发展④让民营经济从属国企,形成统一经济体系
A.②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