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针灸学》试题及答案.docx

发布:2022-03-27约1.22万字共2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针灸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1.经络 答案: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路径, 是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道。 2.运针 答案:运针:毫针进针后,为使患者产生针刺感应,或进一步调整针感的强弱, 以及使针感向某一方向扩散、传导而采取的操作方法,亦称“行针”。 3.一夫法 答案:一夫法:是当患者第 2~5 指并拢时,中指近侧指骨间关节横纹水平的四指宽度为 3 寸,此法又称“横指同身寸”。 4.腧穴 答案:腧穴:人体脏腑经脉之气在运行过程中输注于体表的特定部位。5.八会穴 答案:八会穴:人体的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的精气汇聚之处。6.骨度分寸法 答案:骨度分寸法:以骨节为主要标志来测量身体各部的长短,并以该尺寸按比例折算,作为定穴的标准。 一源三歧 答案:一源三歧:八脉中督脉、任脉、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称为“一源三歧”。 得气 答案:得气:亦称“针感”。当针刺入腧穴后,通过使用捻转提插等手法,使针刺部位产生经气感应,谓之得气。 横指同身寸: 答案:横指同身寸:是当患者第 2~5 指并拢时,中指近侧指骨间关节横纹水平的四指宽度为 3 寸,此法又称“一夫法”。 间接灸: 答案:间接灸:又称“隔物灸、间隔灸”,即在艾柱与皮肤之间垫上某种物品而 施灸的一种方法。二、填空题 擅长矫正胎位的是 、治痰要穴是 。答案:至阴、丰隆 十二经脉在体表左右对称分布, 纵观全身, 其中六条阴经分布 于 、 。 答案:四肢的内侧、胸腹 3.行针的基本手法包括 、 。 答案:提插法、捻转法 4.针灸治疗的作用包括疏通经络、 、 。 答案:调和阴阳、扶正祛邪 5.悬灸按其操作可分为温和灸、 、 。 答案:回旋灸、雀啄灸 退热要穴为 穴;去湿要穴为 穴。答案:大椎;阴陵泉 肝经与肺经的终止穴分别为 穴、 穴。答案:期门;少商 针灸治疗原则中清热温寒具体操作原则为 和 。答案:热则疾之、寒则留之 治疗中风闭证宜选 穴、 答案:丰隆;水沟 穴和十二井穴、太冲、劳宫。 六腑下合穴中大肠、 小肠下合于 经, 三焦下合于经。 答案:胃经、膀胱经 腧穴分为 、 、 三大类。答案:经穴、奇穴、阿是穴 依据本经子母补泻法,喘咳实证取 穴,虚证取 穴。答案:尺泽;太渊 退热要穴是 、通乳要穴是 、祛湿要穴是 。 答案:大椎、少泽、阴陵泉 . 十二经脉在体表左右对称分布, 纵贯全身 ,其中 六条阳经主 要分布于 、 、和躯干。 答案:四肢的外侧、头面 三、判断改错题 (正确的划√,错误的划×并改正) 1.三阴交穴为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交会穴,其滋阴作用较强, 因此阴虚火旺,胎动不安者,可以用其滋阴降火。( ) 改错: 答案:× 可以→不可 2.三棱针点刺法多用于局部瘀血、血肿或水肿、顽癣等病症。( ) 改错: 答案:× 点刺→散刺 内关位于腕横纹上 3 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 改错: 答案:× 3 寸→2 寸 头部腧穴常采用平刺的方法,其要求针身与皮肤表面呈 5°左右。( ) 改错: 答案:× 5°→15° 5.原络配穴属于表里经配穴法。( ) 改错: 答案:√ 6.孕妇牙痛时可取合谷、内庭、地仓、颊车等穴。( ) 改错: 答案:× 删去“合谷” 7.商阳穴位于拇指桡侧指甲角旁 0.1 寸。( ) 改错: 答案:× 商阳→少商,或将拇指→食指8.针刺下关穴时,宜取张口位。( ) 改错: 答案:× 张口位→闭口位 9.对于顽固性疼痛或痉挛性病症,留针可达数小时。( ) 改错: 答 案 :√ 10.提捏进针法适用于皮肤松弛部位腧穴的进针。( ) 改错: 答案:× 皮肤松弛→皮肉浅薄,或提捏进针→舒张进针11.血海穴位于髌底外侧端上 2 寸。( ) 改正: 答案:× 外 侧 → 内 侧 12.通乳要穴是少冲。( ) 改正: 答案:× 少冲→少泽 《十四经发挥》为滑寿所著,他首次将十二经脉与任、督二脉合称为十四经脉。( ) 改正: 答案:√ 针刺风池穴,针尖微上,向鼻尖方向斜刺 0.8~1.2 寸。( ) 改正: 答案:× 上 → 下 15.治疗瘰疬、肺痨及初起的肿疡等症可用隔姜灸。( ) 改正: 答案:× 隔姜灸→隔蒜灸 16.足三阴经在下肢的排列是: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