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研究性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oc

发布:2017-05-02约4.06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 7 研究性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09)01-0106-02   摘要:教学效果基本上取决于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欲望和认识,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教学。本文主要从个性张扬式、相机点播式、生活体验式、专题研讨式四种研究性学习的方式进行尝试。开阔课堂教学新视野、新路子,让学生用自己的脑子读书论课,主演课堂,用自己的脑子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发挥他们的个性,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化学;课堂教学;应用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教育与其他领域一样,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为了使21世纪的公民更好地面对社会发展的挑战,在学科教育领域,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课程与教材改革。化学课程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走在了教育??革的前沿,正在积极进行课程改革,制定并在推行新的课程标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化学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而有效地落实这一目标的关键,是积极主动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在化学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近年来化学教学改革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但就总体而言,长期的化学教育只注重于知识的传播,轻视能力的培养,学生以接受学习为主,对“讲、记、背、练”的方式习以为常。围绕应试展开的重复演练日趋严重。重结果,轻过程,重间接经验的传播,轻视或忽略了亲身体验所获得的经验,学生缺乏动手实践和探究的机会,分析解决问题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得不到的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倡导研究性学习。   所谓研究性学习是由学生在学习和社会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选择课题,设计方案,通过主体性的探索、收集和处理信息,研究和讨论,求得问题解决,从而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究过程,养成自主探究、创新的意识和习惯,形成和提高创造能力,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的活动过程。是一种学习方式,也可称为探究性学习。   因此我想,在初中阶段适时适量地融入研究性学习,即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景和途径,让学生怀着一颗向上的心,带着一定的目的,主动积极地去体验、去发现、去探索,学会对大量的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从中增进其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这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   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效果基本上取决于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欲望和认识,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针对不同的教材,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教学。那么,学生就会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势头,用功学习,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所有参与和关心教育教学改革的人都觉得研究性学习好,但又都苦于中考和课堂内容还有课堂时空的压力,深感在课堂教学中广泛而有实效地进行研究性学习冲突较大。我在务实常规教学的基础上,对研究性学习方式拓展课堂教学作了如下一些尝试。      一、个性张扬式      “无个性即无人才”。纵观人类发明史不难发现:富于创新的人大多是有个性的人,有个性的人往往是有价值的人。毋庸置疑:有价值的教育一定是高度发展学生个性的教育。正如美国著名学者所言:“个性化教育将成为21世纪教育的必然选择,也是教育改革的核心。”   学生个性的发展,特别需要有个性化的课题教学方式为基础。本人每节课前要切实做好“三备”(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但每节课的进行,绝不把“一厢情愿”的事先备课强加给学生。而是允许学生选定哪些东西详讲略讲,允许学生随时提问,允许学生相互辩论,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刻意张扬学生个性,带有鲜明“以学定教”特色。   例如: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播放 阅读教材后,让学生畅谈交流,教师适当点评:   1 你读懂了哪些?读懂得讲出来,其他同学看法又如何?   2 哪些地方你不懂?哪些同学可给予解惑帮助?   3 你喜欢哪些试验设计?哪些试验值得改进?为什么?   4 哪些性质的应用较广泛?哪些性质的应用还可进一步开发改进?为什么?……   实践发现,放手让学生自学并交流自学收获,学生学习劲头十足,思维活跃,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了尊重;自学收获的个性化行为,精彩处教师大加肯定赞扬,不妥处教师巧妙点评妥善处理,学生在兴奋中张扬了个性,在辩论中梳理完善了知识,发展了能力,也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赏析、辩论有时“越扯越远”,时有影响教学进度的威胁。此时老师不仅不可单纯为了完成预先“备课”的教学任务而打断学生,而且应刻意鼓励、妥善引导。因为此时正是学生思维想像活跃的时   候,也正是老师可遇不可求的时机。看似“扯远”,实则学生的思维、想像、能力、心理都得到了锻炼和发展,积极性受到了保护,个性得到了张扬,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终身发展,那是无法用“一堂课任务”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