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和澳门的回归》观课报告.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观课报告
今天我看了临沂第十中学赵老师所讲的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感受颇深,下面从设计思路、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效果浅谈我的体会:
设计思路:能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且符合教学内容实际,赵老师通过欣赏歌曲《东方之珠》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歌曲和画面相结合,自然的让学生联想到本节课即将要讲述的内容。通过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畅所欲言,进而又导入到邓小平的“一国两制”构想这一问题上,对“一国两制”理论提出的原由、基本内涵及其意义加深了理解。观看视频《香港回归纪实》,学生可以体会到香港、澳门回归的喜悦之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教学思路脉清晰。
教学设计: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重点突出。设计新颖、科学、有创新,两条主线贯穿课堂,一条看得见的知识主线——香港和澳门的丧失和回归之路;一条看不见的情感主线——香港和澳门的割让之痛楚、归路之艰难、归后之荣光。各个教学环节设计灵活多样,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教学内容的呈现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具有科学性、人文性和启发性。
教学实施:
1、课堂导入:用歌曲《东方之珠》导入,让学生体会香港、澳门回归的喜悦之情,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通过歌曲,教师明确东方之珠,香江就是指代香港,顺势导入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2、教学过程:设置问题情境,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一国两制”理论提出的原由、基本内涵及其意义。学生从中学会正确地认知历史现象及合作学习等方面的能力与方法,体现课标中的知识和能力目标。再让学生观看视频《香港回归纪实》,学生可以体会到香港、澳门回归的喜悦之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体现课标中的情感目标。通过中国为什么能收回香港、澳门和收回之后港澳的巨大变化的讨论,学生从中体会到祖国的强大,增强爱国情感,体现课标中的情感目标。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只有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中国人民才可能真正走上独立自主发展的道路,中国才可能真正地实现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最终实现台湾的回归,洗雪了中华民族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和欺凌的百年屈辱,也必将开创祖国内地和香港及澳门共同繁荣发展的新未来。
教学效果: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从提问到练习,都能把“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贯穿课堂始终。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真实的学习过程。教师提供了一些科学的学习方式,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艺术,促进了学生发展。老师语言引导,《东方之珠》歌曲的播放,都让学生对本课产生了好奇心与求知欲。课堂上,绝大部分学生始终关注着老师抛出的讨论的主要问题,或者独立思考,或者前后位讨论,或者小组讨论,能够比较自觉主动的与组内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教师教学准备充分,学情了解深入,教书设计能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进行,能够创设适当的、适合本班学生的教学情境,较好的运用了高科技的信息技术等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灵活,实效性强,教师充分发挥了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
当然本节课在以下方面值得商榷:
1. 教师上课时激情不足,对学生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
2.学生的思维不够活跃,小组讨论过程中,有小部分同学参入度不够,在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还有待加强,同时在组织学生活动时,对学生讨论的结论要有及时做出相应的评价,课堂气氛稍显沉闷。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