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四季变化》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家乡的四季变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交流等多种途径,了解家乡气候的主要特征。
知道在不同的季节,人们的生产、生活不同。
体会气候特征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 家乡四季的气候特征。
教学难点: 家乡四季的气候对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
教学准备:
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
收集家乡四季变化的资料。
教法设计:讲授法、谈话法、创设情境法
学法指导:观察法、讨论法、聆听法、联想法、实习作业法
教学过程:
活动三:小调查:不同季节的生产生活
1.了解不同季节的生产活动。先出示教材第13页的四幅图,请学生谈谈图上的内容,自己了解的农业生产活动;学生充分发言后,教师进行补充讲解。(师)这四幅图上的人都在干什么?
(生)春天在耕地播种,夏天在对农田管理,秋天在收获成熟作物,冬天对收获的作物进行储藏。
2.给学生展示“春耕”“夏管”“秋收”“冬储”活动的照片。(课件展示)
3.师生互动,分小组讨论:为什么不同的季节,人们的生产活动不同?
(生)春天是一年的开始,大地解冻,万物苏醒,气候温暖,植物开始生长,所以农民伯伯就开始往地里播撒种子。
夏天天气暖和,植物生长旺盛,就要对它们进行施肥、除草、浇水、捉虫等管理活动。
秋天天气变凉,植物生长成熟,就要对它们收获,颗粒归仓。
冬天天气寒冷,就要对收获的果实储藏,为饥荒时而备用。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正确,正因为这样,所以说:
春天是耕种的季节,所以叫“春耕”;
夏天是管理的季节,所以叫“夏管”;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所以叫“秋收”;
冬天是储藏的季节,所以叫“冬储”。
4.指导学生通过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查找资料、询问大人等多种途径了解:有自己的家乡,人们一年四季的生产、生活有哪些不同?
教师总结:
春天气候温暖,在生产上适宜耕种,人们穿上了夹衣,开始了一年中忙碌的播种生活;
夏天气候炎热,在生产上主要是进行管理,人们穿上了单衣,忙碌地进行着农田的管理和夏收;
秋天天气凉爽,主要的生产就是收获,人们穿上了夹衣,开始忙碌着秋收、秋播;冬天天气寒冷,主要的生产就是储藏,人们穿上了棉衣,过着清闲的、欢庆一年丰收的喜悦生活。
5.将调查结果填入教材第14页的表中,谈后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明白四季的气候特征不同,人们的生产、生活也随之发生变化。
小结
板书设计
家乡的四季
气候特征:春暖、夏热、秋凉、冬寒。
生产生活:春耕、夏管、秋收、冬储。
作业布置:练习册
教学反思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亲身感受,对家乡的四季气候特征有了深深的了解,体会到四季分明的气候特征对家乡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掌握了社会经验,学会了丰富的社会知识。
1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