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DB13T 5888—2024保护性耕作条件下小麦茎基腐病绿色防控技术规程.docx

发布:2025-03-24约4.23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ICS65.020CCSB16

DB13

河北省地方标准

DB13/T5888—2024

保护性耕作条件下

小麦茎基腐病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2024-03-02实施2024-02-02发布

2024-03-02实施

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I

DB13/T5888—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河北省农业农村厅提出。

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河北农业大学、河北省植保植检总站。

本文件起草人:董志平、王永芳、甄文超、齐永志、刘佳、马继芳、勾建军、李秀芹、李娜、崔彦、苏增朝、郭丽伟、王孟泉、夏晓静、陈立涛、张立娇、徐婧、蔡晓玲、林永岭、焦素环、康健。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1

DB13/T5888—2024

保护性耕作条件下小麦茎基腐病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保护性耕作条件下小麦茎基腐病防控的术语和定义、病情分级、防控技术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保护性耕作条件下小麦-玉米(夏播作物)一年两熟区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4404.1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

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15671农作物薄膜包衣种子技术条件

GB20287农用微生物菌剂

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NY/T884生物有机肥

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NY/T4179小麦茎基腐病测报技术规范

DB13/T5634保护性耕作条件下小麦-玉米病虫草害一体化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小麦茎基腐病

由假禾谷镰孢菌(Fpseudograminearum)侵染引起小麦烂芽、茎基部褐化或枯死的一种真菌

性病害,侵染过程及症状见附录A。

3.2

病株率

田间小麦苗期调查茎基腐病发病株数占调查总株数的百分率。

3.3

病茎率

田间小麦拔节后调查茎基腐病发病茎秆数占调查总茎秆数的百分率。

3.4

白穗率

田间小麦抽穗后调查因茎基腐病造成小麦麦穗干枯形成的白穗数古调查总穗数的百分率。

4病情分级

根据上茬小麦乳熟末期进行的小麦茎基腐病病情调查结果,调查表见附录B。参照标准NY/T4179,依据田块小麦病茎率和白穗率,将小麦田块分为轻发生、偏轻发生、中等发生、偏重发生和大发生等5个等级,1级以下视为0级即无病田块(见表1)。

2

DB13/T5888—2024

表1上茬麦田小麦茎基腐病发生程度分级标准

麦田发生

程度分级

0级

1级

2级

3级

4级

5级

无病

轻发生

偏轻发生

中等发生

偏重发生

大发生

病茎率(X).%

X0.1

0.1≤X≤5

5X≤15

15X≤25

25X≤35

X35

白穗率(Y).%

X0.01

0.01≤Y≤

0.5

0.5Y≤2

2Y≤5

5Y≤10

Y10

5防控技术

5.1品种选择

优先选择小麦茎基腐病抗(耐)性好且丰产的品种,忌选高感品种。种子质量应符合GB4404.1的要求。

5.2分级治理

5.2.1中等发生及以上田块

上茬小麦茎基腐病田间发病程度达到3级及以上的田块,采取以下防控技术。

5.2.1.1深翻调控

小麦收获后深翻,然后再播种玉米(夏播作物);若小麦收获后直接播种玉米(夏播作物),则玉米(夏播作物)收获后小麦播种前再进行深翻。深翻不低于25cm。

5.2.1.2种子处理

小麦播种前进行种子处理或包衣,推荐药剂及使用方法见附录C,同一地块不同年份间用药可交替使用。种衣剂应符合GB/T15671的规定。

5.2.1.3肥水管理

忌用盐碱水灌溉;灌浆期干旱及时灌溉。基肥增施有机肥,基肥或追肥忌用碱性肥料,如氯化铵等,适当增施磷、钾肥,喷施微肥或生长调节剂等一切有利于壮苗的措施。肥料施用应符合NY/T496的要求。

5.2.1.4选择性防控技术

同时采用以下一项或多项技术,均能提高防控效果。

5.2.1.4.1返青期防治

深翻或种子处理不到位的田块,小麦返青期病株率达到5%以上,可使用杀菌剂进行喷雾防治,亩用水量不低于30kg。推荐用药及使用方法见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