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国有企业及国家工作人员的探究.docx

发布:2017-07-22约5.3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国有企业及国家工作人员的探究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推进,过去习惯上使用的“国有公司、企业”的内涵在不断发生着变化,除国有独资企业和国有独资公司外,国有控股、参股企业以及其他经济成份的各类企业大量涌现。与此同时,刑法及有关司法解释中关于国有公司、企业中国家工作人员范围的规定,也相应了发生了变化。本文对此进行简要梳理和分析,供领导决策参考。一、“国有企业”概念的演变——国营企业、国有企业、国家出资企业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企改革分为了三步走:第一步是从国营工厂到国营企业的改革,时间是1978年底至1984年10月;第二步是从国营企业到国有企业的改革,时间是1984年10月至1993年11月;第三步是从国有企业到国家出资企业的改革,时间是1993年11月至2003年10月。这以后至今的十几年间,属于国家出资企业制度的进一步完善阶段。(一)国营企业是改革开发前计划经济下的产物“国营”是“国家经营”的意思。改革开发前,国家以计划方式、行政手段调配经济资源,各级政府直接决定企业的生产、销售、资金。在这种体制中,国企资本归国家所有,同时由国家直接经营。所以,国企被称为国营企业。(二)国有企业是国企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产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对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两权分离”逐渐有了认识,其核心内容就是不断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减少国家对企业的直接干预。1.国有企业的演变史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央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确立了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总体改革目标。从此,国营企业就向着国有企业迈进。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国有企业实行公司制,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有益探索”。这一阶段,企业改革有了明确的理论,初步理清了国家与企业之间的财产关系。1993年3月29日,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第二个宪法修正案,将“国营企业”修改为“国有企业”。一字之改,准确地体现了全民所有制经济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区别,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发展和深化提供了宪法依据。1993年底出台的《公司法》,确定了企业股东和经营者之间“委托—代理”的制衡关系,这个阶段改革是按照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确立企业享有法人财产权、出资人对其出资的企业享有财产权利的目标,围绕企业制度创新展开的。2.刑法上的国有公司、企业尽管我们在一般日常生活中将国有资本占控股地位的公司、企业也称为国有公司、企业,但是在刑法上,必须特别分清国有公司、企业与国有资本参股、控股的公司、企业之间的界限。就目前的刑法规定来看,所谓国有公司,是指公司财产完全属于国家所有的公司,包括由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或者国家授权的部门单独投资设立的国有独资的有限责任公司;由2个以上50个以下国有投资主体共同出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以及以发起方式设立的全部资产为国有的股份有限公司。所谓国有企业,是指财产完全属于国家所有的,从事生产、经营或者服务活动的非公司化的经济组织。以募集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由于其中一部分股份必须向社会公开募集,因而也不是国有公司。作上述理解的依据在于:1)从我国刑法第93条对国有公司、企业中从事公务的人员与国有公司、企业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分别进行表达来看,国有资本控股、参股的公司、企业,应认定为非国有公司、企业。因为如果将国有资本占绝对控股或相对控股的公司、企业认为是国有公司、企业,那么,如果国有资本与非国有资本组建一家公司并向其中委派人员,就成了国有公司、企业向国有公司、企业委派人员,就成了只有向国有资本不占绝对或相对控股地位的公司委派人员才叫向非国有公司、企业委派人员。这显然是矛盾的。2)从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司法解释可以推论出有其他经济成份参与的公司、企业不应认定为国有公司、企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国有资本控股、参股的股份有限公司中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利用职务之便非法占有本公司财物如何定罪问题的批复》中规定:“在国有资本控股、参股的股份有限公司中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除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从事公务的以外,不属于国家工作人员。对其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应当依照《刑法》第271条第一款的规定,以职务侵占罪定罪处罚。”而根据《刑法》第93条的规定,在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都是国家工作人员。因此,可以推论,最高人民法院认为,国有资本控股或者参股的股份有限公司不属于国有公司。3)在我国的其他有关立法中,立法者也将国有公司、企业与国有资本控股、参股的企业相区别。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二十条规定,审计机关对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损益,进行审计监督。第二十一条规定,对国有资本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企业、金融机构的审计监督,由国务院规定。这就表明,在审计法中,国有企业与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