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急救知识培训课件》.ppt

发布:2018-10-19约5.87千字共5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创伤救护——止血 止血方法: 止血8字顺序:压住、包住、塞住、捆住 包扎止血、加压包扎止血、指压止血、 加垫屈肢止血、填塞止血、止血带止血 止血材料: 敷料 止血带 头顶部出血: 颞浅动脉 头部出血 颜面部出血: 面动脉 创伤救护——止血 手指出血: 指动脉 上肢出血 手部出血: 桡、尺动脉 前臂以下出血: 肱动脉 下肢出血 小腿出血: 腘动脉 下肢大出血: 股动脉 创伤救护——止血 用敷料或其他洁净的毛巾、手绢、三角巾等覆盖伤口,加压包扎达到止血目的。 创伤救护——止血 适用于较深较大,出血多, 组织损伤严重的伤口。 适用于四肢大动脉出血用其它止血方法无效时使用。 上肢出血结扎于上臂上1/3处,下肢出血结扎于大腿的中上段 创伤救护——止血 医用止血带 布条止血带 1 2 3 4 1 2 3 4 5 创伤救护——止血 注意事项: 1、止血带不能与皮肤直接接触。 2、松紧度要适宜,以能止住血为度。 3、扎止血带时间不宜过长,应每隔30—40分钟放松一次,每次放松3—4分钟。 4、上完止血带后应有明显标志,要注明上止血带时间。 创伤救护——止血 注意事项: 1、止血带不能与皮肤直接接触。 2、松紧度要适宜,以能止住血为度。 3、扎止血带时间不宜过长,应每隔30—40分钟放松一次,每次放松3—4分钟。 4、上完止血带后应有明显标志,要注明上止血带时间。 创伤救护——包扎 包扎材料: 创可帖、绷带、就地取材、胶带、三角巾 包扎方法: 尽可能带上医用手套 暴露伤口,检查伤情。 防止污染伤口 动作要轻巧而迅速,部位要准确,伤口包扎要牢固, 松紧适宜。 不用水冲洗伤口 不要对嵌有异物或骨折断端外露的伤口包扎 不要在伤口上用消毒剂或消毒粉 如必须用手操作,处理完后用肥皂洗手。 绷带包扎法 环行包扎 螺旋包扎 螺旋反折 “8”字形 回返式 创伤救护——包扎 头部包扎 普通帽式包扎 创伤救护——包扎 四肢包扎 大悬挂 小悬挂 创伤救护——包扎 伤口异物处理 敷料上剪洞,套过异物,置于伤口上 用敷料卷放在异物两侧,将异物固定 用绷带或者三角巾包扎 开放性气胸的处理 立即用保鲜膜、塑料布、纱布或清洁敷料压在伤口上 胶布将敷料固定 三角巾折成宽带绕胸固定于健侧打结 三角巾侧胸部或全胸部包扎 伤员取半卧位 创伤救护——包扎 离断肢体的处理 立即止血 包扎伤肢残端 如离断肢体尚有部分组织相连,严禁人为离断 断肢在现场不清洗,不涂药,2~4摄氏度保存最好 将处理好的离断肢体连同伤病人一同送医院 创伤救护——固定 骨折的分类 骨折的主要表现 闭合性 开放性 完全性 不完全性 嵌顿性 疼痛 肿胀 畸形 功能障碍 注意事项 开放性骨折现场不冲洗,不涂药。 肢体如有畸形,按畸形位固定。 临时固定的作用只是制动,严禁当场整复。 先处理创面,做好包扎止血处理 夹板的长度应能将骨折处的上下关节一同加以固定 骨折断端暴露,一般不要拉动,不要送回伤口内、 暴露肢体末端便于观察血运 现场骨折固定的关键是制动,避免现场整复 夹板的固定只能行断端的上下两侧分段捆扎,不能进行绷带环形包扎固定 夹板固定在骨突部位要加垫,避免损伤皮肤 固定原则 创伤救护——固定 固定方法 置伤病人于适当位置,就地施救 · 夹板与皮肤、关节、骨突出部位加衬垫,固定时操作要轻 ·先固定骨折的上端,再固定下端,绑带不要系在骨折处 ·前臂、小腿部位的骨折,尽可能在损伤部位的两侧放置夹板固定,以防止肢体旋转及避免骨折断端相互接触 ·固定后,上肢为屈肘位,下肢呈伸直位 ·应露出指(趾)端,便于检查末稍血运 脊柱骨折固定 自制颈托 脊柱板·头部固定器 创伤救护——固定 骨盆骨折 固定方法: 创伤救护——固定 四肢骨折 上臂骨折 前臂骨折 创伤救护——固定 四肢骨折 大腿骨折 小腿骨折 创伤救护——固定 创伤救护——搬运 搬运注意事项 移动患者前,先检查头、颈、胸、腹和四肢是否有损伤,如果有损伤,应先作急救处理,再搬运。 伤情重,或路途遥远的,要做好途中护理,密切注意患者的神志、呼吸、脉搏及伤势的变化,随时准备心肺复苏。 上止血带的患者,要记录上止血带和放松止血带的时间。 搬运脊柱骨折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