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_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
(题目停顿正确,注意不要读错,一定在“吟”后停顿)
导入:
同学们,上课!有这样一副对联: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
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幻灯片 1)。该对联不仅对中国古代一
位伟大诗人其人其诗作了高度赞誉,而且还不露痕迹巧妙嵌入了这位
伟大诗人的诗句,说说是谁?(李白)。
学生说出后适当阐释: “千古诗才”“一身傲骨”高度概括了旷
世诗人李白的绝代才华和傲岸秉性,他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中有诗句“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他的《答湖州迦叶
司马问白是何人》中有诗句“青莲居士谪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
导入新课过渡:李白是唐诗中的珠穆朗玛峰,我们常用 “豪放飘
逸”四字概括他的诗风,他诗作的这一风格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大
胆的夸张、丰富的想象、跌宕的情感。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李白
诗歌经典中的经典,该诗以 “梦游”统领,凸显出“丰富想象”的张
力,同时散发着“大胆夸张”的光彩。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首诗歌,
感受不朽之作的魅力所在!(幻灯片 2,板书 (1):题目、作者,
同时强化 “姥”读音)
学习目标:(幻灯片 3)
1、入情诵读,把握诗歌的内容。
2、鉴赏品析,感受想象的魅力。
解题:(该部分作为新课的切入,为课堂展开张本)
师:解读古诗要从题目入手,同学们先来看题目,题目给我们提
供了哪些解读该诗的信息?
学生简单回答后,师明确:
“梦游”表明诗歌内容为梦中所游,即以梦境为主;“天姥”表
明梦中所游的地点;(让学生看注解 1,进一步了解天姥山)“吟”
表明诗体形式,古代诗歌题目中的“歌” “行”“吟”表明该诗是自
由灵活的古体诗,这类诗歌可长可短,注重韵律节奏,句式不拘一格。
“留别”表明写作的目的和缘由,也明确了诗歌类型。(让学生看注
解,另名 《别东鲁诸公》或 《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幻灯片4)
一、初读全诗,感知诗意。(幻灯片 5)
师:诗歌是诵读的艺术,首先是正确读,读出诗意,读出内涵;
然后是入情读,读出感情,读出美感。下面我们进入第一个环节:初
读。请同学们按照要求自由朗读诗歌。
先结合注解诵读全诗,不会读的字和不太懂的诗句标出来,查字
典或问同学、老师解决;在大致把握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按照自己的
理解自由朗读二至三遍。
朗读要求:1.读准字音 2.把握节奏 3.读出感情
一个学生朗读展示,师生点评。
听读。 (听读时,给学生提出要求:请同学们听读,除注意读音
和节奏外,同学们要特别注意朗读轻重音和诗句语调)
听读完后,再次让学生自由读两遍,然后找班级读得最好的学生
展示。(学生展示后,整篇朗读至此结束)
问题:以“梦游”领起全篇,该诗是怎样展开的?能不能用简明
的语言概括一下?(一张幻灯片,后出示)
让学生讨论交流,老师引导学生切分诗歌层次,学生简单回答后
明确:(由烟涛微茫信难求的瀛洲自然想到了云霞明灭或可睹的天姥;
由现实转入梦境中游天姥山;再由梦境回到现实,发出感慨!)
梦由——梦游(境)——梦醒(吟)(板书(2))
二、品读精彩,体味诗美。(幻灯片6,两个问题分别出示)
师:以最浓缩的语言彰显最深邃的意境,这是诗歌体裁的突出特
点。下面我们进入第二个环节,欣赏这首诗最撩人心弦的美感艺术。
(让学生明确该部分为 “梦游之洞中仙境”)
问题 1:请同学们齐读“梦游之洞中仙境”部分,然后发挥想象
用精彩生动的语言描绘。(让学生书面完成,然后展示)
如:在幽深的天空尽头,是金碧辉煌、五彩斑斓的神仙世界。这
里日月双悬,金宫银宇。神仙们披着霓裳衣,御风而行。清风荡漾,
衣袂飘飘。神仙们纷至沓来,老虎为他们弹琴鼓瑟,鸾鸟为他们驾车
前行,仙声乐乐,盛况空前。
师简单点评后归结: (该生描述的非常精彩,我们仿佛看到了其
乐融融的神仙世界)随着一声撼山动地的霹雳雷霆,神仙洞府的大门
訇然打开,在一望无际的青色透明的天幕中,灿烂的日月照耀着金银
楼台,身着彩虹的神仙姗姗而至,老虎奏乐,鸾鸟驾车,色彩缤纷,
富丽堂皇,乐也陶陶,快也融融。这场神仙们的“派对”,是全诗绘
景的核心部分,把诗人的梦游推向顶峰,也让诗人惊骇不已,感叹不
已。这样的画面是运用怎样的艺术手段呈现出来的呢?想象!丰富的
想象是开拓诗歌意境的不二法门,也给读者插上自由飞翔翅膀,这正
是文学作品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