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医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研究进展.PDF

发布:2017-05-05约5.89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醫藥治療精神分裂症的研究進展 Research progress in the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of schizophrenia 白麗 朱麗萍 BAI Li, ZHU Li Ping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精神衛生中心) [摘要] 精神分裂症與中醫學「癲狂證」大致相當。中醫藥對精神分裂症的療效一直以來是中醫藥界討論的焦點。 本文綜述了中醫藥在治療精神分裂症的應用和進展,為臨床醫生提供參考,對持續、快速研究抗精神病藥物提 供一些新的臨床依據。 [關鍵詞] 精神分裂症;中醫藥;癲狂證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 )是一種最常見的精神病性障礙,多起於青壯年,常有感知、思維、情感、行 [1] 為等方面障礙和精神活動的不協調,病程遷延,常可發展為精神活動衰退 。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全球精神 [2] 分裂症的終身患病率大概為3.8%-8.4% 。目前,我國的精神障礙患者在各類疾病排名中已經位居前列 ,精神障 礙日益引起重視。提高精神分裂症的療效,改善患者生活質量,促使患者回歸社會,一直是精神分裂症防治研 究領域的一項重要課題。目前,精神分裂症的治療多以西藥為主,對減輕和消除精神病性症狀有顯著成效,但 多數西藥會產生一些不良反應,影響患者服藥依賴性。隨着中醫及中西醫結合治療精神分裂症研究的深入,已 顯示出中醫藥治療精神分裂症的優勢及前景。現將中藥在精神分裂症治療中的概況綜述如下。 1 精神分裂症的中醫學理論基礎 精神分裂症多屬於中醫「癲」、「狂」的範疇,《難經》云:「重陽重狂,重陰者癲」。中醫的狂症屬陽 性證,主要證候特點以精神興奮、動而多怒、喧擾打罵、狂躁不寧、哭笑無常、登高棄衣最為多見,與西醫的 陽性症狀為主的精神分裂症在症狀上是基本相同的。中醫的癲症屬陰證,以表情淡漠、觀默癡呆、靜而少動為 主要證候特點。癲狂雖互有區別,又相互聯繫、相互轉換,故又有虛、實雜症。 本病的發病原因,多以七情所傷為主,或因思慮不遂,或因悲喜交加,或因惱怒驚恐,皆能損傷心脾肝腎, 導致臟腑功能失調或陰陽失於平衡,進而產生氣滯、痰結、火鬱、血瘀等蒙蔽心竅而引起神智失常。《景岳全 書》記載「癲病多由痰起,凡氣有所逆,痰有所滯,皆能壅閉經絡,格塞心竅」;《丹溪心法‧癲狂症》說:「癲 屬陰,狂屬陽,癲多喜而狂多怒……大率多因痰結於心胸間」;《醫林改錯—癲狂夢醒湯》則提出瘀血可 致癲狂的理論,並認識到本病與腦有密切的關係,曰「癲狂一症,乃氣血凝滯腦氣,與臟腑不接,如 同做夢一樣。」對後世影響頗大。 2 精神分裂症的臨床辨證分型 傳統中醫藥治療精神疾病有其獨特之處,歷代醫家在不同時期,對精神病學的發展做出了不同程度的貢獻, 為今天中醫中藥治療精神分裂症奠定了基礎。精神分裂症在中醫理論中多屬癲狂範疇,但不能完全畫等號。傳 統中醫理論講究辨證施治,辨證是以主證 、舌質、舌苔、脈象為主要依據,以八綱為基礎,結合病因、病機等 對精神症狀進行辨證。辨證過程中要辨陰陽,以分狂癲,辨癲病要注重抑鬱呆滯症狀的輕重,而辨狂病應區別 痰火、陰虛的主次先後。 為了便於交流,為了彌補傳統辨證方法無法對精神病性症狀,尤其是思維障礙進行定性、定量的弱點,為 了明確中醫關於精神疾病的診斷方法等相關問題,1988年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精神疾病專業委員會在「西醫辨 病,中醫辨證」的方法指導下,製訂了《中國中西醫結合精神疾病辨證分型診斷標準》,將精神分裂症的中醫 辨證論治理論與西醫標準化診斷結合起來。其中1991年修訂的《精神分裂症的中西醫結合辨證分型標準》應用 較廣,精神分裂症的診斷標準以CCMD-3為依據,再結合中醫辨證分為:痰火內擾型,痰濕內阻型,氣滯血瘀型, 陰虛火旺型,陽虛虧損型及其他型。從軀體症狀和精神症狀兩個方面,明確規定了每一型的臨床症狀表現,使 精神分裂症的中醫辨證分型逐漸趨於客觀統一。 3 精神分裂症中醫藥治療原則及臨床試驗 精神分裂症的中醫辨證治療相當複雜,多是辨病與辨證相結合。癲病多虛,為重陰之病,主於氣逆與痰滯, 以解鬱化痰、寧心安神、補氣養血為主要治法;狂病多實,為重陽之病,主於痰火、瘀血,以降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