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最新版-《复变函数》课程教案.doc

发布:2025-03-02约2.04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1

《复变函数》课程教案

§1.1复数及其代数运算

§1.2复数的几何表示

【章节名称】:§1.1-1.2复数及其代数运算复数的几何表示

【教学目的】:将数域范围扩展到复数域,在新数域下掌握对应的运算法则。

【教学要求】:(1)熟悉复数的概念;(2)掌握复数的四则运算及共轭运算;

(3)理解复数的几何表示及其应用。

【重点难点】:复数的运算和各种表示法

【学时分配】:2学时

【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课堂讨论和演练

【教学手段】:板书内容、黑板的利用、多媒体

【教学过程】:

§1.1复数及其代数运算

§1.2复数的几何表示

一.基本概念

1.复数域

(1)每个复数具有的形状,其中和,是虚数单位;和分别称为的实部和虚部,分别记作,。

(2)复数和相等是指它们的实部与虚部分别相等。

(3)复数与实数的关系

如果,则可以看成一个实数;如果,那么称为一个虚数;如果,而,则称为一个纯虚数。

(4)复数的四则运算定义为:

加减法:

注:在此处讲解虚数单位的性质及其应用。

(见多媒体课件)

(附页1)

注:实数与复数的关系的课堂练习见多媒体课件。(附页2)

乘法:

除法:

【例1】求复数的实部和虚部。

解:由于=。所以实部是1,虚部是-3。

【例2】当等于什么实数时,等式

成立。

解:按照乘法运算法则得:

由复数相等得:。

【例3】(见多媒体课件附页3)

【例4】(见多媒体课件附页4)

【例5】(见多媒体课件附页5)

【例6】(见多媒体课件附页6)

(5)复数在四则运算这个代数结构下,构成一个复数域,记为C.

2.共轭复数

(1)定义:

(2)共轭复数的性质:

(见多媒体课件)

【例7】(见多媒体课件)

3.【课堂思考题】

复数为什么不能比较大小?

注:具体例题可利用多媒体讲解。

(见多媒体课件)

(附页3—附页6)

注:共轭性质证明以及例题。(见多媒体课件)

(附页7-8)

注:学生课堂讨论

(答案见附页9)

二.复平面

1.基本概念

(1)C也可以看成平面,我们称为复平面.

【分析】作映射:,则在复数集与平面之建立了一个1-1对应.

(2)横坐标轴称为实轴,纵坐标轴称为虚轴;复平面一般称为z-平面,w-平面等.

(3)复数可以等同于平面中的向量,.向量的长度称为复数的模,定义为:;

(4)向量与正实轴之间的夹角称为复数的辐角,定义为:

().

(5)辐角主值:()

(6)当时,其辐角不确定。

【说明】复数的辐角计算很重要。在不同的象限有不同的计算公式,对后继学习复数的三角形式和指数形式是个基础,重点分析,重点演练。

2.复数的表示形式

(1)代数形式:

(2)三角形式:

(3)指数形式:

其中:,为的一个辐角(不一定是辐角主值)。

【补充】欧拉(Euler)公式

【例8】将下列复数化为三角表示式和指数形式.

(1);(2)

注:对应关系见多媒体课件(附页10)

注:复数的辐角在不同的象限有不同的计算公式。

(见多媒体课件)

(附页11)

注: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复数三种形式之间的转换。

注:见多媒体课件

(附页12-13)

3.【课堂练习】

P31第8题1-3

4.复数加减法的几何意义

(1)设,是两个复数,它们的加法,减法几何意义是向量相加减,几何意义如下图:

【重点】两复数差的模的几何意义。

:代表点和点之间的距离

【例9】求下列方程所表示的曲线:

①;②.

(2)关于两个复数的和与差的模,有以下不等式: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注:学生课堂演练

注:见多媒体课件

(附页14)

注:见多媒体课件

(附页15-16)

注:给学生分析讲解这些不等式的几何意义。(见多媒体课件)

(附页17)

【作业布置】:P31.1.(3)

8.(4)(5)

11.

【参考书目】:

(1)《复变函数》钟玉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2)《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华中科技大学数学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3)《复变函数导教·导学·导考》李建林编著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