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人教新课标九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测试题.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人教新课标九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测试题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2分)
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毛泽东
阅读(58分)
(一)阅读下面这则文言文,然后答题(9分)
势如破竹
杜预问江陵①,王浑出横江,攻吴镇戍,所向皆克。杜预与
(选自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晋纪》)
280年,与王浑、王墙等分道出兵,终于灭吴,统一全国。江陵,今湖北江陵县。②著,同“着”。③指授:布置。 ④建业:今南京市,三国时为吴国首都。
1.查阅工具书,给下面两个字注音,并解释其意义。(2分)
( )
宜俟来冬( )
2.文言文的阅读,要初知其意,再会其神。请结合平时所读的文言文,解释句中几个词。(3分)
百年之寇( )方春水生( )
更为大举( )昔乐毅借济西一战( )
譬如破竹( )径造建业( )
3.了解了以上几个实词之后,再读文章,就容易理解多了。请结合你的阅读理解回答:少数将领的思想与杜预的思想不相吻合。杜预是采取什么方法说服他们的?(2分)4.读了这篇文章之后,你获得了怎样的启发呢?把你的感悟写在下面。(2分)(二)竹与梅、兰、菊并称为“花中四君子”,它筛凤弄月,潇洒一(21分)
材料一
竹 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材料二
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材料三
竹生荒野外,稍云耸自寻,无人赏高节,徒自抱真心。
刘孝 材料四
每当我漫步于静谧的竹林里,看着株株亭亭玉立、枝叶绿的竹,那么端庄凝重,那么文静温柔,就仿佛是在品味一首妙绝伦的诗,叫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我喜欢静静地看着听着竹、闻着竹、感受着竹给予我的一切感觉。竹的身姿是么的婀娜,片片狭长的竹叶飘逸地、雅致地点缀在枝头,显得落有致,绰约不凡;新生的,吐出浅浅的青翠;苍劲的,翻动着熟的墨绿。风入竹的声音是那么的美妙,微风吹过,竹林便风轻歌曼舞,竹叶的相互摩擦,发去如禅的沙沙声,仿佛天籁音。竹的清香更是神奇,淡而隽永,让人痴迷。
材料五
竹的种类很多,我国约有近300个品种。主要分布于长流域及华南、西南等地。常见的有毛竹、刚竹、淡竹、苦竹、凤竹……最早对竹的印象来自家中的生活用品。像竹床、竹竹篮、竹梯等等。古人云:“食者竹笋,庇者竹瓦,载者竹篾,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真可谓不可一日无君也。”可见竹的用途极广,这也概括了竹的无私奉献的高贵质。它要求人的很少,可给予人的却很多。
材料六
屈屈伸伸,雪压千屋犹奋直;
潇潇洒洒,风来四面又何妨?
对
材料一中两首诗分别是哪几个字押韵,把它写出来。 (2分)郑板桥一生喜竹爱竹,痴竹迷竹,指竹作诗,写竹入画,咏竹言志,画竹传情。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品性。 (2分)材料二中说“无竹令人俗”,这是从反面来说苏东坡对竹的喜爱。那么有竹则如何呢,请从材料四中找出答案来。(2分)古人说:竹之为物,非草非木。是的,它既不同于凡草,又不同于俗木。它是介乎于草与木之间的一种令人爱慕的独特的植物。从上面六则材料中概括出精髓,以“人们爱竹,爱它那……”的句式写一排比句,表达出人们爱竹的理由。(最少)(3分)5.前三则写诗的材料中,材料三同材料一、材料二表达的意境明显不同,请从情感上略作分析。(在下面填上一两个词就)(3分)
材料二写
材料三写
6.材料五与其他的几则材料在写法上明显不同,请你从内容、(70字左右。)(3分)7.下面是对写竹的对联的赏析,请你仿照这种手法对材料六作一点品析。(2分)
例:“山色不随春老;竹枝长向人新。为天地生春,抚节长存终古绿;与松梅做伴,洁身共证辟寒心。”翠竹四季长春,给大地注入永恒生机。松竹梅为“岁寒三友”,不畏风霜雨雪,始终传持洁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