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地震和火山_7.doc

发布:2017-06-07约字共4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地震和火山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知道我国是多地震的国家,并能结合世界地震带的分布,分析我国多地震的原因;能够指图说出我国主要地震和火山的分布。   通过阅读有关地震的检测和预报的知识,培养学生树立防灾减灾意识。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我国的自然灾害中,地质灾害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而地质灾害中影响特别大、危害特别严重的,又当属地震。火山在我国危险不大。所以教材详讲地震、略讲火山。关于地震,教材分了三个标题:“多地震的国家,”“主要地震带,”“地震的监测和预报”。这三个标题的思路是:告诉事实——分析原因、图示分布——教会预防。 教法建议   根据本节教材特点,建议采用讲授法和学习指导法。   关于“多地震的国家”的教学,可由教师提出要求,学生自己看书。“主要地震带”的教学。要结合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从原理讲清我国为什么多地震;四个主要地震区结合图进行教学即可;地震的危害是通过一段影像资料展示给学生,形成丰富的感性知识,认识到地震确实给我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从而自然过渡到下一个标题。“地震监测和预报”,虽然是选学课文,但却是重要的防灾常识,且本节教材内容不多,课时也允许,所以“选学课文”和“读一读”要组织学生学习。关于“火山的分布”的教学,注意两点就可以了:一是明确我国活火山不多,危害不大;二是把教材中出现的火山名称在图3.23中找出,读出所在省区。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重点〉主要地震带的分布。 〈教学手段〉计算机课件:我国主要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 〈教学过程〉 在第二节的探究活动中,我们曾讨论过我国的三列横向和三列纵向山脉的成因,它们是因受到的挤压力隆起而形成,这个过程是缓慢和漫长的,当这个变化缓慢进行时,人们不易察觉,而当地壳发生突然断裂和错动时,人们就感觉到大地在强烈的震动,这就是地震。 第四节 地震和火山 一、 多地震的国家 考虑从哪些方面得知我国是多地震的国家?从课文中找答案。 从两方面说明:一是文字记载地震最早;二是发生地震次数很多。 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和分布都是有规律的,地震也是如此。它们多发生在板块和板块的交界地带,世界的两大地震带就是这样的地区。 回答世界两大地震带。 世界两大地震带 看计算机课件的演示,考虑我国的位置同两大地震带的关系。 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的衔接处,地壳不稳定,所以多地震。 中国的地震带 我国的地震集中分布在如图的四个地带。 中国的地震带 我国有资料的大地震都发生在这些地震带中。唐山大地震给我们造成巨大损失。 唐山地震。 地震的破坏力这样大,有无办法预防,从而减少损失呢? 自学教材中的“选学课文”和“读一读”。 火山同地震一样,也是一种地质灾害,给人们带来危害。但火山在我国危害不大,活火山很少。 读图3.21找出课文中提到的几座著名的火山。 〈设计思想〉   本节虽然将我国的地震,但一定要结合世界的两大地震带的分布,才能从原理上讲清我国多地震的原因和地震带的分布。通过计算机课件把二者之间的联系,动态的表示出来。有关唐山地震的影像资料,意在告诉学生,地震给我国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防震减灾工作有重要意义,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今后投身科学研究工作。 〈板书设计〉 第四节 地震和火山 一、 多地震的国家 二、主要地震带:1 、2 、3 、4 三、地震的监测和预报 四、火山的分布 探究活动   课堂上将学生分组,每组发一块薄泡沫板,出思考题:   将泡沫板从两侧向中间用力挤压,会发生什么现象?想一想,这种现象与地震有联系吗?   小组讨论3分钟,之后由每组的代表回答问题,最后教师总结。 地震和火山 职业道德试题 1、关于道德,准确的说法是(C)。 (A)道德就是做好人好事 (B)做事符合他人利益就是有道德 (C)道德是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特殊行为规范 (D)道德因人、因时而异,没有确定的标准 、与法律相比,道德(B)。 (A)产生的时间晚 (B)适用范围更广 (C)内容上显得十分笼统 (D)评价标准难以确定 、关于道德与法律,正确的说法是(D)。 (A)在法律健全完善的社会,不需要道德 (B)由于道德不具备法律那样的强制性,所以道德的社会功用不如法律 (C)在人类历史上,道德与法律同时产生 (D)在一定条件下,道德与法律能够相互作用、相互转化 、关于职业道德,正确的说法是(C)。 (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