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分析系统基础第三章简单电力系统的潮流分布计算.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G 1 6 3 2 200MW 100MW 60MW 140MW 160MW G 300MW 1.串联电容 电容、电感加在何处呢? 2.串联电感 175MW 25MW 125MW 300MW 200MW 100MW 1 2 3 电感串联在2-3线路上: 电感串联在1-3线路上: 3.串联加压器 * 三、具体实现方法 1、串联电抗—原理上存在缺陷,未使用 2、串联电容 高压输电系统中—提高稳定 中压配电系统中—改善电压质量 未能作为控制潮流手段—须开关频繁投切 3、借附加串联加压器控制潮流 * 4、借灵活交流输电装置控制潮流 概念:灵活交流输电系统—是指以晶闸管(即可控硅)置换传统交流输电系统中各种机械式调节器和开关后所呈现的新系统 可控串联电容 改变晶闸管的触发角可平滑地并在较大范围内改变其容抗 * 可控移相器 仍是串联加压器 以晶闸管和电源变压器二次侧若干个绕组替代了原用以调节附加电动势大小的分接头,可得+13~-13共27级调节 快速有载调节,不影响供电的连续性 * 综合潮流控制器 交流—直流—交流系统替代移相器 可改变线路电压的大小和相位,等值地串入电容或电感、等值地并入电容或电感。 * * * 方法: (1)已知同一端的功率和电压,求另一端功率和电压;方法为从已知功率、电压端,齐头并进逐段求解功率和电压。 求功率 求电压 求功率 求电压 求功率 求电压 U4(已知) S4(已知) 计算起点 1 2 3 4 * (2)已知始端电压、末端功率,求始端功率、末端电压(以此居多);或已知末端电压、始端功率,求末端功率、始端电压。求解方法总结为“一来、二去”共两步来逼近需求解的网络功率和电压分布。 b)简化方法 设所有未知电压节点的电压为线路额定电压,一来即:从已知功率端开始逐段求功率,直到推得已知电压点的功率;二去即:从已知电压点开始,用推得的功率和已知电压点的电压,往回逐段向未知电压点求电压(这里不再重新计算功率损耗)。在计算中,上述过程一般只需要做一次。 但当一次“来、去”完毕后,此电压与初始假设电压相差较大时,可再一次假设未知电压节点的电压值为刚刚计算得到的节点4电压值,继续进行“来、去”计算,直到前后两次同一点的电压值相差不大。 (1)用UN求得各点的运算负荷 (2)从末段线路开始,用UN依次计算各段线路的功率损耗 (3)用UA和已求得的功率分布,从A点开始逐段计算电压降落,求得Ub Uc和Ud (4)求得Ub和 Uc ,Ud重复(1)~(3) SLDd SLDc SLDb d c b A 1 2 3 例1:同一电压的辐射式网(已知UA和负荷) b c d S L D d A R1+ jX1 R2 +jX2 R3+ jX3 j B1/2 j B1/2 j B2/2 j B2/2 j B3/2 j B3/2 S L D b S L D c ?QB1 (1)用UN求得各点的运算负荷 S d R1+ jX1 R2 +jX2 R3+ jX3 j B1/2 b c d S b S c S3? S3? S1? S2? S1? S2? A S L D d A R1+ jX1 R2 +jX2 R3+ jX3 j B1/2 j B1/2 j B2/2 j B2/2 j B3/2 j B3/2 S L D b S L D c ?QB1 (2)从末段线路开始,用UN依次计算各段线路的功率损耗 S d R1+ jX1 R2 +jX2 R3+ jX3 j B1/2 b c d S b S c S3? S3? S1? S2? S1? S2? A S d R1+ jX1 R2 +jX2 R3+ jX3 j B1/2 b c d S b S c S3? S3? S1? S2? S1? S2? A (3)用UA和已求得的功率分布,从A点开始逐段计算电压降落,求得Ub、 Uc和Ud * A L-1 b T c d SLD L-2 例2:两级电压的开式电力网 A R1+jX1 ZT R2+jX2 j B1/2 j B1/2 j B2/2 b c d j B2/2 c ΔS0 SLD 方法一:包含理想变压器,计算时,经过理想变压器功率保持不变,两侧电压之比等于实际变比k。 * A R1+ jX1 ZT R2+ j X2 j B1/2 j B1/2 j B2/2 b d j B2/2 c ΔS0 方法二:将线路L2的参数归算到L1电压级 A L-1 b T c d SLD L-2 开始时按L1侧额定电压计算,计算结果反归算 二、 环形网络中的潮流计算 环形网络中的功率分布(单一环网),主要由一个电源供电。 ~ 1 6 5 4 3 2 T-1 T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