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播学补充知识点.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北京邮电大学新闻传播学专业笔记
新闻传播学专业
专业代码:050300
补充笔记(2016版)
北京邮电大学新闻传播学专业课笔记 程贵妤整理
北京邮电大学新闻传播学专业笔记
目 录
专业课一:传播学理论1
一、媒介类型、媒介内容与媒介文本1
(一)媒介类型1
(二)媒介内容1
(三)媒介文本1
二、媒介结构、问责与秩序1
(一)媒介结构1
(二)媒介问责1
(三)媒介秩序4
三、国内外网络文化研究概况5
(一)我国网络文化的研究现状5
(二)国外网络文化的研究现状5
(三)对国内外网络文化研究的反思及其比较5
四、网络时代的社会交往6
专业课二:网络传播与大众文化7
一、文化与意识形态的关系7
(一)文化与意识形态的内涵7
(二)文化与意识形态的差异8
(三)文化与意识形态的互动(关系)8
二、文化强国与文化软实力8
(一)文化强国8
(二)文化软实力9
三、网络传播的新特点与新形式10
(一)网络传播的新特点10
(二)网络传播的新形式10
四、自媒体专题10
五、媒介素养专题12
六、网络伦理专题13
七、网络政治参与专题15
(一)中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现状15
(二)存在的问题15
(三)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有序性的路径选择15
八、网络舆论专题16
(一)网络舆论形成16
(二)网络舆论的特征16
(三)网络舆论的影响17
(四)网络舆论存在的问题及引导必要性17
(五)网络在舆论引导方面呈现的新特征17
(六)网络舆论引导的困难17
(七)网络舆论引导策略17
北京邮电大学新闻传播学专业课笔记 程贵妤整理
北京邮电大学新闻传播学专业笔记
专业课一:传播学理论
一、媒介类型、媒介内容与媒介文本
(一)媒介类型
(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
(二)媒介内容
(《传播学教程》第八章)
(三)媒介文本
媒介文本理论是约翰 ·菲斯克媒介文化理论的核心元素之一.。菲斯克一方面借鉴了葛
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将媒介文本视为一个意义开放的空间;另一方面借用了艾柯的“开放
武/封闭式”文本观和罗兰 ·巴特的“作者式/读者式”文本理论,进一步将媒介文本界定
为一种“大众的生产者式文本”。菲斯克强调媒介文本的多义性、开放性、互文性以及媒介
受众在媒介文本解读过程中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他对具有潜在意义和快感的话语结
构和 “生产者文本”备加推崇,视其为大众文化的重要资源和电视媒介文本得以流行的主要
原因。
二、媒介结构、问责与秩序
(一)媒介结构
1.物体
物质实体是传播媒介得以存在的首要因素。物质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没有具
体而实在的物质实体,无论多么精美的精神内容也无所依附、无法传播。当面交谈,讯息出
口如风,过耳不留,不便保存,难以证信。于是,便于贮存、作为证信的媒介应运而生。《易
经》中说:“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在两根等长的绳子上打相同的结,或在
两块合拢的木片上刻画特定记号,而后“各执以相考,亦足以相治也。”文字发明以后,书写
媒介先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