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4最绿色的肿瘤治疗方式:热疗(适应症及注意事项等).pdf

发布:2024-03-03约1.07万字共2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24最绿色的肿瘤治疗方式:热疗(适应症及注意事项等)

声和激光等)提高肿瘤组织和(或)全身的温度,利用高温杀伤及其继发

效应治疗肿瘤的一种手段。热疗是继手术、放疗、化疗及生物治疗之

后的第5种肿瘤治疗手段,亦是重要的肿瘤辅助治疗方法之一,临床

应用无毒、安全,被称为绿色治疗。

近年来,对热疗相关理论和实践的深入认识促进了热疗临床研究的开

展,截至2019年,全球共有218项热疗临床试验在开展,由中国学

者牵头的临床试验多达34项,其中Ⅱ~Ⅲ期临床研究26项。这些研

究为肿瘤热疗的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也不断完善热疗的相关理论知

识,包括与化疗、放疗、免疫及其他生物治疗间的相互作用。在当代

医疗大背景下,本共识在《中国肿瘤热疗临床应用指南(2017.V1.1)》

的基础上,对热疗相关临床应用进行证据整理和专家推荐。

1浅部热疗

1.1适应证

1.1.1浅表肿瘤

(1)全身各部位的皮肤癌,包括鳞状细胞癌、腺癌和黑色素瘤等。

(2)全身各浅表淋巴结的转移癌如颈部、锁骨上区、腋窝和腹股沟等。

(3)浅表器官及肢体的恶性肿瘤:

a)头颈部较表浅的原发肿瘤,如唇癌、牙龈癌、颊黏膜癌以及面部、

头皮和耳廓的癌;

b)外阴癌和肛门癌;

c)四肢的肿瘤,如软组织肉瘤和骨肉瘤;

d)乳腺癌。

(4)位于体表的复发或转移的肿瘤。

1.1.2腔道肿瘤

鼻咽癌、食管癌、子宫颈癌和直肠癌等。

1.2禁忌证

(1)加温区有明显的热积聚效应的金属物。

(2)恶病质。

(3)严重全身感染。

(4)腔道肿瘤有大而深的溃疡,管腔扭曲成角、管壁有形成瘘或出血倾

向者。

(5)治疗区域热感知、感觉障碍者(如:有假体植入)。

(6)携带心脏起搏器者。

(7)精神疾病患者、孕妇和无自主表达能力的患者。

1.3操作程序与方法

(1)了解病情、病变部位大小、有无热疗禁忌和是否接受过或正在接受

何种治疗。

(2)向患者交代治疗目的、方法、治疗注意事项及易出现的并发症,治

疗前需签署知情同意书。

(3)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让其精神放松勿紧张。

(4)一般采用无损测温;如计划进行有损测温,应常规行局部消毒,将

无菌测温套管刺入欲测温部位,拔出针芯将测温针置入套管内固定好,

再拔出套管。

(5)若采用体外加温,如微波加热需将辐射器对准需治疗部位,并尽量

平行于该部位,测温线需放置在治疗区域中心;如射频加热则需将极

板与治疗部位之间用毡垫和水袋耦合。

瘤内温度,表皮应加水冷或风冷,以减少皮肤烫伤。

(7)单独热疗时,每次有效治疗温度时间为30~60min,若治疗需要,

隔72h。如合并其他抗肿瘤治疗,可酌情调整温度(41℃)与频次,

但2次热疗间隔应≥24h。同步放疗时,热疗应在放疗前、后2h内

进行,伴随整个放疗过程。热疗与化疗配合时,可在化疗前、后或同

时进行,化疗药物可用铂类、氟尿嘧啶类、紫杉类、喜树碱类、蒽环

类和烷化剂等,剂量一般等于或少于常规化疗用量,可用单药,也可

联合用药;热疗配合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时,可在相应

治疗前、后或同时进行。

(8)加温时测温元件置于皮肤表面的方法比较简单,但只能代表患者表

面温度,有损测温较准确,但会对患者带来创伤,无论何种方式,均

需定期进行测温元件的温度校准。

(9)子宫颈癌、直肠癌、食管癌和鼻咽癌等腔内热疗时必须应用插入式

专用微波辐射器,并可借助超声、CT和MRI等影像设备辅助定位。

1.4注意事项

(1)做好设备的质控工作,设备验收时需要进行体模实验进行验证,记

录辐射器在不同功率和频率下透热深度、热场均匀性和热场分布图等,

并定期进行测温元件的温度校准,温度误差必须控制在±0.2℃范围内。

(2)注意测试患者皮肤热感知能力,避免过热引起烫伤。如有瘢痕,因

其吸热性强,要注意重点监测该区域的温度,避免损伤。

(3)如加温过程中患者有刺痛感,为防止皮肤烫伤,应立即停止热疗。

热疗后如发现皮肤发红和出现水泡等烫伤问题,参照烫伤处理原则尽

快进行对症处理。

2深部热疗

2.1适应证

适用于除颅内肿瘤以外的全身各部位肿瘤:

(1)头颈部肿瘤,较大较深的复发或难治性癌或各种软组织肉瘤;

(2)胸部肿瘤,如食管癌、肺癌、纵隔肿瘤、胸膜肿瘤、心包肿瘤以及

癌性胸腔积液等;

(3)腹部肿瘤,如肝癌、胰腺癌、胃癌、结肠癌、胆囊癌、腹膜后肿瘤

和癌性腹腔积液等;

(4)盆腔肿瘤,如膀胱癌、前列腺癌、直肠癌、子宫颈癌和卵巢癌等;

(5)其他部位肿瘤,恶性淋巴瘤、骨与软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