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预防及处理课件1.ppt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
防止及处理;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趋势;自1984年世界上报道了首例由职业暴露被感染的血液而引起的HIV感染以来,医务人员与具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接触而被感染的危险已成为医疗领域中一种引人关注的职业性问题。
由于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梅毒螺旋体(TP)等等,经血液传播疾病出现蔓延趋势,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风险日益增长。;~在全球汇报的“非典”病例中,职业分布以医务人员居首位,所占比例高达22.3%,并以青壮年医务人员(25~49岁)为主,约占80%,无论是发病人数或死亡人数,都是医务人员感染性职业暴露史上前所末有的,并且相称一部分是高学历、高职称的医学精英遭受了非典感染性职业暴露而发病,或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医院感染学界认为这是医院感染史上的一场悲剧,这一血的教训足以引起医务人员对感染性职业暴露的高度重视。;不过,“非典”爆发后,截止目前,我国出现了诸多感染性职业暴露的事例,并有增多趋势。北京地坛医院就曾先后收治过3名护士,她们都是在工作中不慎因针刺伤和皮肤无保护措施,而暴露于艾滋病感染者的血液后发生艾滋病毒感染。
某医院在一次意外伤急诊急救中,6名医护人员均因无保护措施参与急救,在急救中均直接接触血液频率最多的那位重伤员,后经检测证明是艾滋病人,致使6名医务人员所有遭受艾滋病毒职业暴露。六个月后有2名血液检出艾滋病毒抗体阳性,导致一起医务人员艾兹病毒职业暴露的悲剧。;
经多种资料证明:试验室人员、医护人员、防止保健人员、护理人员等被认为是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其中以护士位居首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我站有关质量体系文献规定;重要内容;一、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定义及分类
;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意外地被HIV、HBV、HCV、TP等感染者或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破损的皮肤或非胃肠道粘膜,或被具有HIV、HBV、HCV、TP等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而导致有被感染也许性的状况。;采供血机构也许感染的途径;暴露的重要环节(以我站为例);医务人员
职业暴露;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原因
;导致职业暴露的也许发生的原因;医务人员对使用后锐器放置不妥,接触血液标本时不戴手套,对于易发生血液喷溅状况未作有效防护措施,处理使用过的注射器及针头时违反操作规程。这些都是医务人员对职业暴露的防护意识欠缺所至。
种种资料表明,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中锐器损伤居首位,是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最常见的途径,另一方面是意外直接接触血液。
;护士是发生针刺伤及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80%的护士有被针尖刺伤的经历,医生、检查人员也有针刺伤的危险。被污染的HBV的利器刺伤受感染率达18%,针刺伤时只需0.004ml(4ul)带有HBV的血液就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被HCV污染的利器刺伤受感染率为5.6%;被HIV污染的利器刺伤或接触污染的血液而感染HIV的概率为0.4%。暴露于含HBV的血液,感染率为6%~30%。
;接触物质与否含存活的病毒
粘膜或皮肤有伤口
有体液互换发生
要到达一定的病毒量;?暴露源的状况(有无病毒感染的也许)
?暴露状况(一级、二级、三级)
?暴露时间的长短
?暴露范围(损伤的程度)
?暴露后处理(局部的紧急处理、防止性用药等);暴露概率;普遍性防护原则
目的:把意外接触到病人(高危献血者)和医务人员血液、体液等状况减少到最低程度
内容:在为献血者提供献血服务时,无论是
献血者还是医务人员的血液和体液,也无
论献血者HIV、HBV、HCV、TP病毒抗体阴性还是阳性,都应作为具有潜在传染性加以防护;(1)建立安全的医疗环境
环境规定: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2)操作时的防护
※工作人员严格执行操作规范
※凡也许被污染的物品应彻底清洗消毒
※采用一次性医疗用品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污染物盛器完好有标志;(3)化验室的防护
&限专业人员进入,不得吸烟饮食化妆
&试验室内的所有物品视为潜在传染性
&所有操作程序尽量减少标本的飞溅雾化
&处理所有传染性标本应戴好防护用品
&严格按照试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操作和管理;;;(4)试验室废物的处理
△不一样种类的医疗废物应按不一样的程序处理
△使用后的标本须在试验室内高压消毒后方可送出
△反复使用的器具应做好清洁消毒;医务人员自我防护;医务人员自我防护;2、登记和汇报;感染性职业暴露必须具有两个要素:
一、要有接触感染性暴露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