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的策划与实施.ppt

发布:2018-04-21约8.47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我国经常采用的PPP模式 社会资本主体与政府方签约,设立项目公司以阶段性业主身份负责某项基础设施的融资、建设,并在完工后即交付给政府。 BT模式是否属于PPP模式,存在争议。 BT 类 型 基 本 含 义 TOT BOT/BOOT ROT BOO BTO 政府部门将拥有的设施的移交给社会资本主体运营,通常社会资本主体需要支付一笔转让款,期满后再将设施无偿移交给政府方。 社会资本主体为设施融资并负责其建设,完工后即将设施所有权移交给政府方;随后政府方再授予其经营该设施的长期合同。 社会资本主体为设施项目进行融资并负责建设、拥有和经营这些设施,待期限届满,社会资本主体将该设施及其所有权移交给政府方。 社会资本主体负责既有设施的运营管理以及扩建/改建项目的资金筹措、建设及其运营管理,期满将全部设施无偿移交给政府部门。 社会资本主体在政府授予的特许权下投资建设设施,拥有该设施的所有权并负责其经营,并将一直拥有并经营该设施。 亚洲国家PPP应用模式分布 PPP不同模式的主要特征 亚行认为,政府推动PPP模式有三大主要动机 1.吸引民间资本投资,以弥补财政资金之不足 推进城镇化,修缮老旧设施,满足新进入城镇的居民的公共需求,以及完善公共服务缺失或供给不足的基础设施等,都是政府部门面临的挑战。此外,由于基础设施的运营经常产生亏损,只能靠财政补贴,从而增加公共财政支出。 由于政府财力有限,融资压力巨大,成为调动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原因。若PPP设计合理,则可调动此前闲置且正在寻求投资机会的本地、地区或国际范围内的社会资本。 社会资本参与PPP项目是为了利用其管理能力和经验(特别是运作公用事业的经验)获利。参与PPP项目的社会资本通过提供服务获得政府补偿,从而获取适当的投资回报。 政府推动PPP模式有三大主要动机 2.提高效率,更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 政府部门由于缺少或没有动力来提高运作公共项目的效率,使得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效率较低。在僵化的公共部门采用激励措施提高效率非常困难。 社会资本进行投资或取得业务机会的目标很明确,即实现利润最大化,而利润主要通过提高投资和运营效率来获得。如果PPP的设计允许运营商实现这一目标,那么基础设施服务的效率很可能得以提高,从而使得社会资本在获得回报的同时,通过合理收费使得公共服务供给在经济上可持续。 PPP允许政府将运营职能转移给高效的社会资本,同时保留和完善监管及监督等核心职能,这种框架如果得到正确实施,可减少政府的现金支出,并能向消费者提供质优价廉的服务。即使政府承担部分投资或运营成本,也能实现控制成本支出、提升服务质量的目标。 政府推动PPP模式有三大主要动机 3. 通过职能、激励和责任的再分配推动相关领域改革 政府有时会将PPP当作推动改革的催化剂,通过实施PPP项目,要求重新审视和分配政策制定者、监管者和服务供应商的职能,动员资本和提升效率,重新分配部门职能,以消除潜在矛盾,并考虑允许私营实体参与特定行业项目,这样就会推动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 * 中国的引进及推广 20世纪80年代以前,基础设施及公共事业投资一般有政府或其授权机构负责; 广东沙角B电厂是我国第一个成功兴建、成功移交的BOT项目。总投资40亿港元,1985年7月1日电厂正式开工,两台机组分别于1987年4月、7月并网发电,1999年8月1日正式移交。我国开展PPP已有30年历史。 从1996年开始,我国政府对公路、发电厂、自来水厂推动采用BOT方式,并取得进展; 2004年建设部出台《市政公共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建设部2004年第126号令),明确鼓励非公有资本进入市政公用事业的建设、运营和管理。 * 2004年7月国务院颁布《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进一步拓宽项目融资渠道,发展多种融资方式;放宽社会资本的投资领域,允许社会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 2005年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按照“公平准入、公平待遇”原则,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的行业和领域,加快垄断行业改革,在电力、电信、铁路、民航、石油等行业和领域,进一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对其中的自然垄断业务,积极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非公有资本可以参股等方式进入;对其他业务,非公有资本可以独资、合资、合作、项目融资等方式进入。 中国的引进及推广 《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13号)新36条,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和政策性住房建设、社会事业等领域。 2014.9.21,《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 《国务院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国发〔20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