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原虫常识与镜检技术的临床应用.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主要内容: 一. 疟原虫的种类与分布 二. 疟原虫生活史与病症概述 三. 疟原虫的形态与镜检技术 四. 培训实时测验 P.v.R 对 比 P.f.R 厚血膜 厚血膜 P.v.G 对 比 P.f.G 血片中的PC、杂质 注意杂质与疟原虫的区分 P C 杂质 镜 检 技 术 1. 采血时间: P.v —— 发作后10小时内采血,各期(R、T、S、G)疟原虫均可查见。 P.f —— 发作时采血可查到 R;发作后10天左右采血可查见 G。 2. 厚薄片的制作: 厚血膜—取约4ul血液置于玻片合适位置上,用推片一角由里向外旋 转2-4圈,涂成直径0.8-1厘米大小的圆形均匀血膜。 薄血膜—取约1ul血液置于玻片合适位置上,推成宽2厘米、长2.5厘米 的血膜。 同片可制作两个厚血膜,一个薄血膜(见下图)。玻片头可粘 贴患者信 息,亦可在薄片头以铅笔写上患者姓名、编码等。 * 疟原虫常识与镜检 技术的临床应用 “疟”字释疑: 根据《新华字典》 “疟” 属 多音字 1. 疟(读Yào) 指疟疾,俗称。 2. 疟(读Nüè) 指疟疾,一种急性传染病,病原体 是疟原虫,传染源是蚊子,为周期性 发冷发热的症状。 历史回顾 3千多年前, “疟”的象形文字出现在隋代《诸病源候论》,及以后国内外某些医学家均认为疟疾是 “瘴气”所引起的。 1880年法国人Alphonse Laveran在疟疾病人红细胞中发现疟原虫。 1897年英国人Ronald Ross发现蚊虫与传播疟疾的关系。 1948 -1960年 Shortt及Garnham证实了人类疟原虫的肝细胞外期。 1977-1980年 Lysenko 和Krotoski等 提出“休眠子”学说。 经过一个世纪的研究,疟原虫生活史得以基本阐明。 疟原虫的分布与种类 分 布 疟原虫主要分布在地球热带、亚热带各国,即非洲、东 南亚、南美等地区,约有20亿人口在疫区。每年死于疟疾的 儿童约100万。我国在华南、华中的某些地区,特别是云南和 海南省,因此,疟疾仍是我国重点防治的寄生虫病之一。 种 类 至今全球发现疟原虫有130多种,宿主:人类、哺乳动 物、鸟类及爬行类。 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共有如下四种: 罕见 热带 48h 卵形疟 卵形疟原虫(Plasmodium ovale P.o) 少见 热带 72h 三日疟 三日疟原虫(Plasmodium malariae P.m) 海南、云南、贵州 热带 亚热带 36—48h 恶性疟 恶性疟原虫(Plasmodium falciparum P.f) 普遍感染流行最广 温带 48h 间日疟 间日疟原虫(Plasmodium vivax P.v ) 目前,我省只有间日疟和恶性疟。 卫生部要求: 我省应在2012年消除疟疾! 寄生于人体的四种疟原虫 通过按蚊叮咬进入人体 二.疟原虫生活史概述 子孢子 雌蚊吸血,经皮肤侵入人体 移入肝细胞 速发型子孢子 迟发型子孢子 (约6-12个月休眠) 无性裂体生殖 裂殖体 胀破肝C释放 裂殖子 某些因素刺激 侵入血流 进入RBC 环状体 裂体增殖 大滋养体 早期裂殖体 成熟裂殖体 裂殖子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