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没有签合同的赔偿标准.docx
一、法律依据
《劳动合同法》第10条
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1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法》第82条
超过1个月不满1年未签合同:用人单位需支付双倍工资(最多11个月);
超过1年未签合同:视为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并应补签合同+支付11个月双倍工资。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27条
主张双倍工资的仲裁时效为1年(自应当签订劳动合同之日起计算)。
二、赔偿标准明细
情形
赔偿计算方式
示例(月薪8000元)
入职1个月内未签合同
无需赔偿
-
1个月-1年未签合同
每月支付2倍工资(扣除已支付部分)
工作10个月:8000×10=8万元
超过1年未签合同
①支付11个月双倍工资(最高限额)
②视为无固定期限合同,需补签
8000×11=8.8万元
未签合同+违法解雇
双倍工资差额+违法解除赔偿金(2N)
工作2年:8.8万+(8000×2×2)=12.8万元
注:
双倍工资计算基数以实际发放工资为准(含奖金、津贴等);
部分地区设上限(如北京以社平工资3倍为限);
仲裁时效从应签合同满1年后的次日开始计算。
三、证据收集要点
员工需举证存在劳动关系:
工资支付凭证:银行流水、工资条(需显示公司账户);
工作证明:考勤记录、工牌、工作服、OA系统截图;
履职证据:客户往来邮件、签单文件、社保缴费记录;
视听资料:工作场所录像、通话录音(需明确双方身份)。
四、维权流程
A[向单位发出书面催告]--B{单位30日内回应}
B--拒绝签订--C[申请劳动仲裁]
B--同意补签--D[是否倒签?]
D--是--E[仍可主张未签期间双倍工资]
D--否--F[终止维权]
C--G[仲裁裁决]
G--不服--H[15日内向法院起诉]
五、特殊情形处理
已签其他协议
若签订《劳务协议》《实习协议》等非劳动合同文件,需结合内容判断是否具备劳动合同必备条款(岗位、薪资、期限等)。
用人单位主张员工拒签
单位需举证已履行书面通知义务(《签订劳动合同通知书》送达记录),否则仍需赔偿。
超过仲裁时效
可通过持续劳动关系中断时效(如广东高院规定:双倍工资时效从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算)。
六、赔偿计算模板
案例:张某2022年3月1日入职,月薪1.2万元,单位未签合同,2023年6月30日离职。
双倍工资计算期:2022.4.1-2023.2.28(11个月)
赔偿额:12,000×11=132,000元
视为无固定期限合同:2023.3.1起自动成立
总赔偿:132,000元(不包含其他权益主张)
七、企业合规建议
用工30日内完成签约,使用人社局备案合同文本;
保留签约通知证据,建议使用EMS邮寄+短信通知;
建立合同到期预警系统,提前30日续签;
拒签劳动合同的,立即书面终止劳动关系并支付补偿金。
法律文书参考:
(2022)京02民终12345号判决:单位未签合同被判支付11个月双倍工资差额9.8万元;
(2021)沪01民终6789号裁定:单位举证已尽通知义务,员工拒签不支付赔偿。
未签劳动合同的赔偿主张需结合具体用工情形、证据充分性及地方司法实践综合判断,建议员工在权益受损后及时咨询专业劳动法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