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PM软件系列学习_SATWE参数设置及结果详解.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KPM V2.2 SATWE 参数设置
计算结果分析与调整
位移比
位移比:竖向构件最大弹性水平位移与该楼层两端弹性水平位移平均值的比值。
层间位移比:竖向构件最大弹性层间位移与该楼层两端弹性层间位移平均值的比值。
目的:避免平面扭转不规范,以免产生过大的偏心导致结构产生较大的扭转效应。
计算假定:
刚性板,考虑偶然偏心,规定水平力,单向地震。
规范限值:
①当位移比大于 1.2时,判定为扭转不规则; ②A级高度高层:宜≤1.2,应≤1.5;
③B级高度高层、超过 A级高度的混合结构及复杂高层(《高》第 10章):宜≤1.2,应≤1.4。
④当楼层的最大层间位移角不大于最大层间位移角的限值的 40%时,可适当放松,但应≤1.6。
注意事项:
①仅考虑墙、柱等抗侧力构件上节点的最大位移,不是悬挑梁的梁端或悬挑板的板端位移。平均位移是
楼层两端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平均值,不是楼层的质心位移。
②位移比也可用结构刚心与质心的偏心率表示,二者相距较远的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扭转效应较大。
③程序可输出多种工况下的位移比,应正确选用。程序不作超限判定,需自行判断。
④如模型中设定了弹性板或楼板开大洞,应计算两次,第一次选择【对所有楼层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
计算位移比;应在位移比满足要求后,不选择该项,以弹性楼板假定进行内力和配筋等计算。
5位移比是判断结构规则性的重要依据,对是否考虑双向地震有重要的参考作用。一般当位移比>1.2时,
应考虑【双向地震】作用。
6位移比超限,往往是结构平面不规则,刚度布置不均匀,结构上下层刚度偏心较大等。
7高层建筑在水平力作用下,几乎都会产生扭转,故楼层最大位移一般都发生在结构单元的边角部位。
复杂结构位移比:
1错层结构位移比,应按实际楼层和实际楼层高度进行复核验算,而不能采用程序自动识别结果。
2跃层柱,应按跃层柱的实际楼层和实际高度进行复核验算,而不能采用程序自动识别结果。
3连体结构或多塔楼结构,应按实际情况对相关部位的扭转位移比进行复核验算。对多塔楼结构,除应按
整体进行扭转位移比验算外,还应对各塔楼(单塔含相关部位)分别计算比较。
4体育场馆、特殊工业建筑、空旷结构、错层和越层等结构,由于其竖向构件高度不一致,强制刚性楼板
会带来较大的计算误差,因此,这类复杂的建筑结构不宜强行进行位移比控制。
最大层间位移角
概念:风荷载或地震作用下按弹性方法计算的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u /h;
楼层层间最大位移:楼层各竖向构件最大的水平位移差,不扣除整体弯曲变形,以弯曲变形为主的较高
的高层建筑(如 H≥150或 H/B>6的高层建筑)可扣除结构整体弯曲产生的楼层水平绝对位移值。
控制结构整体刚度和不规则性的主要指标。正常使用条件下,限制层间位移的主要目:
1 保证主结构基本处于弹性受力状态; 2 保证填充墙、隔墙和幕墙等非结构构件的完好。
计算假定:
CQC组合,可不考虑偶然偏心,考虑扭转耦联(程序已默认考虑),连梁刚度可不折减。
规范限值:
钢筋砼 钢筋砼框剪、框筒、 钢筋砼剪力墙、 钢筋混凝土的框支层 多高层
框架结构 板柱抗震墙 筒中筒 (框架结构除外) 钢结构
H≤150 1/550 1/800 1/1000 1/1000 1/250
H≥250 1/500 1/500 1/500 1/500 1/250
150<H<250 插值 1/250
有吊车单层工业厂房,按吊车使用要求,无吊车排架,可取 1/330,框排架:框架结构和排架结构之间
30
PKPM V2.2 SATWE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