坝上地区草地蝗虫预测预报技术规程.docx
坝上地区草地蝗虫预测预报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坝上地区草地蝗虫预测预报的内容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坝上地区草地蝗虫虫情调查和预测预报。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未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DC13/T709-2005省草地蝗虫预测预报及综合治理技术规程
NY/T1578-2007草原蝗虫调查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草地蝗虫rangelandgrasshopper
在草地上发生、分布的直翅目(Orthoptera)蝗总科(Acrididae)昆虫的总称。
3.2
蝗蝻grasshoppernymph
指蝗虫的若虫,从蝗卵孵化出土,至羽化为成虫之前不同龄期的虫态统称为蝗蝻。
3.3
蝗区grasshopperareas
指环境条件基本一致,蝗虫能完成至少一个世代,可以正常生长发育及繁殖、发生危害、种群定殖的区域。包括常发区、适生区和扩散区。
3.4
发生面积occurrentarea
没有采取防治措施前,蝗虫密度大于或等于0.02头/m2的蝗区面积。
3.5
蝗虫发生密度grasshopperoccurrentdensity
发生面积内蝗虫的平均密度,以“头/亩”表示。计算公式(1)为:
蝗虫发生密度=蝗积……(1)
3.6
虫口密度populationdensity
单位发生面积(亩)内蝗虫的加权平均密度,以“头/亩”表示。计算公式(2)为:
虫口密度=σ蝗虫发生虫发生密度……(2)
3.7
蝗虫发育起点温度temperatureofgrasshopperdevelopmentthreshold
指蝗虫某个虫态(蝗卵、蝗蝻、成虫或一个世代)开始生长发育的最低温度,单位为℃。用C表示。
3.8
历期developmentalperiods
蝗虫某一虫态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所经历的时间,称为该虫态的历期。
3.9
有效积温effectiveaccumulatedtemperature
蝗虫完成某发育阶段所需要的总热量为一个常数,即有效积温(K)。以发育时间(历期,N)与发育期的平均温度(T)和该阶段的发育起点温度(C)的差值的乘积表示。计算公式(3)
为:
K=N(T?C)……(3)
3.10
蝗虫存活量survivalamount
治理结束后的残蝗数,用“头”表示。
3.11
蝗虫发生期grasshopperoccurrentperiod
用于表征蝗虫某一虫态的发育进度。一般分为始见期、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和终见期。当代种群中分别有16%、50%、84%的个体完成了某个发育阶段,即种群在该时刻分别达到了该发育阶段的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从始盛期至盛末期一段时间统称发生盛发期。
3.12
蝗虫发生程度grasshopperoccurrentdegree
蝗虫发生危害的程度,以蝗虫平均密度及牧草损失量为主要指标衡量。
3.13
防治指标economicthreshold
为蝗虫种群密度值,当蝗虫种群密度达到此值时应采取防治措施,以防止危害损失超过经济允许损失水平。
3.14
蝗虫常发区grasshopperregulararea
蝗虫虫口密度在10年内有3年以上(含3年)达到防治指标,防治后3年~5年仍能达到防治指标的区域。
4发生程度分级
坝上地区草地蝗虫发生程度分为7级,即生态平衡级(1级)、极轻为害级(2级)、轻度为害级(3级)、中度为害级(4级)、重度为害级(5级)、极重度为害级(6级)和猖獗为害级(7级)。以蝗虫虫口密度及牧草损失量为主要指标进行级别划分,各级分级指标见附录A。
5样地设立
坝上地区草地蝗虫虫情调查观测样地应设立在蝗虫的常发区,可反映该区域的环境特征和草地平均利用水平。选择不同环境有代表性的蝗区3个,填写“坝上地区草地蝗虫调查样地登记表”(附录B中表B1)。蝗区内每个采样点填写“坝上地区草地蝗虫调查样点登记表”(附录B中表B2),蝗虫种类参考资料性附录C。
同时通过气象台站或自测获得样地气象数据资料,主要的数据内容包括:温度、地表土壤5~10cm温度、降水量、空气湿度等主要气象要素的实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