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DB13T 684-2005 草地鼠害预测预报及综合治理技术规程.docx

发布:2025-03-02约6.64千字共2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B5

DB13

河北省地方标准

DB13/T684—2005

草地鼠害预测预报及综合治理技术规程

2005-09-20发布2005-09-20实施

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13/T684—2005

前言

本标准由河北省畜牧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北省草原监理监测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焕强、孟庆臣、侯建华、侯彦、郑国强、张亮。

」]

1

DB13/T684—2005

草地鼠害预测预报及综合治理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草地害鼠数据调查、鼠情预测预报、治理及效果检查。本标准适用于不同类型草地主要害鼠的预测预报及综合治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未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JB/T7137镀锌钢丝围栏网基本参数JB/T10129编结网围栏架设规范

DB13/T685草地改良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观测区

能够反映当地主要害鼠数量分布状况和危害程度而设立的野外调查区域,单位面积50hm2以上。3.2

样地

长期监测害鼠种群数量动态的区域,单位面积0.25hm2~2hm2之间。

3.3

地面鼠

营地面生活的鼠类。3.4

地下鼠

营地下生活的鼠类。3.5

堵洞开洞法

是调查地面害鼠密度及治理效果时采用的方法:第一天将所调查面积内的洞口全部堵住,并记其数,经24h后,计录其中的开洞数。

3.6

有效开洞数

通过堵洞开洞法得到的地面鼠的开洞数。3.7

开洞封洞法

是调查地下害鼠密度及治理效果时采用的方法:第一天,按沿新土丘走向每隔10m打开1个鼠道的方法打开所调查面积内每个鼠丘群的所有鼠道,并记其数。经24h后,计录其中的封洞数,即有效封洞数。

3.8

有效封洞数

2

DB13/T6842005

通过开洞封洞法得到的地下鼠的封洞数。3.9

有效洞口数

地面鼠的有效开洞数及地下鼠的有效封洞数的统称。3.10

有效洞口密度

单位面积内的有效洞口数。3.11

用体重

去掉全部内脏后的鼠体重。3.12

生物方法

利用有益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或代谢产物合成物治理鼠害的方法。3.13

生态治理

改善草地生态环境,使之不利于鼠类生存,从而达到控制害鼠目的的方法。

3.14

综合治理

综合合理利用物理、化学、生物、生态的方法,把害鼠种群控制在不足为害的水平。3.15

检验样方

进行鼠害治理并用作检查治理效果的样方,单位面积0.25hm2~1hm2。

3.16

对照样方

为校正治理效果,设置与检验样方条件相似但不进行鼠害治理的样方,单位面积与检验样方相同。

4害鼠数据调查

4.1调查时间

4.1.1观测区调查每年2次。第1次在春季当地害鼠尚未大量繁殖之前;第2次在当地害鼠越冬前。

4.1.2样地调查每年3次。第1次、第3次调查时间与观测区相同;第2次在害鼠繁殖基本结束后。

4.2调查面积

4.2.1观测区的设置与规模

观测区选择在当地主要害鼠栖息的典型地段,位置相对稳定。根据区域环境特点,设立1~3个观测区,每个观测区每次调查面积不少于3个基本调查单位。根据具体情况,基本调查单位面积0.25hm2~1hm2。以路线调查方式采样。

4.2.2样地的设置与规模

样地设在观测区内。当样地内鼠密度不能反映当地主要害鼠数量变动趋势时,方可变更。样地离永久居民区500m以上。每次调查面积为1个基本调查单位,若1次捕鼠数量少于15只,应再扩大1~2个基本调查单位。根据具体情况,样地基本调查面积0.25hm2~1hm2。

4.3调查内容

4.3.1样地内主要调查有效洞口系数、种群性比、繁殖特征、年龄结构及其他有关数据。

4.3.2观测区内主要调查害鼠洞口密度、鼠密度、危害范围、危害等级、建群植物、植被状况、产量、造成的经济损失等。

4.4基数调查

3

DB13/T684—2005

4.4.1有效洞口系数测定

4.4.1.1有效洞口数测定

地面鼠、地下鼠均采用方形样地。地面鼠采用堵洞开洞法测定有效开洞数,地下鼠采用开洞封洞法测定有效封洞数。

4.4.1.2采用捕尽法测定样地鼠数

调查地面鼠时,将所有洞口设置捕鼠器(洞系的洞口超过样地边界也要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