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实务 课程标准(90课时).docx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国际贸易实务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
课程类型
B理实一体化课程(理论教学+实践教学)
学分
5
学时
90
适用专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跨境电子商务
合作企业
有限公司
教学方式
A线下
考核类型
考试课
制订时间
2024年9月
制订人
审核人
一、课程定位
1.课程在专业培养中的定位及作用
本课程为国际经济与贸易、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一年级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实一体化课程。
本课程在国际经济与贸易、跨境电商专业课程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承担着专业核心能力培养和知识积累的任务,后续多门专业课在其基础上展开、深入,为学生求职面试、顶岗实习和走上工作岗位打下扎实的基础,对国际经济与贸易、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
2.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为《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商务沟通》等,通过前导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运用英语听说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等,进行国际贸易业务磋商、合同签订、合同履行、业务善后。该课程后续课程有《外贸单证实务》、《外贸英语函电》、《跟单员实务》、《跨境网络营销》,本课程对后续课程的支撑能力是:了解当前我国国际贸易的政策和措施,熟悉国际贸易的主要国际惯例,能够利用网络寻找客户,掌握国际贸易合同磋商、订立和履行的基本技能,为后续课程的开展提供扎实的专业基础和知识。
表1前导、后续课程一览表
前导课程
本课程
后续课程
《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商务沟通》
《国际贸易实务》
《外贸单证实务》《外贸英语函电》《跟单员实务》《跨境网络营销》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及相关项目的实施,学生能够掌握外贸操作的基本流程;能够完成外贸合同的磋商与签署;能够了解相关外贸单证的制作等,为今后从事国际贸易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爱岗敬业、家国情怀等思政元素的融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诚信守法经营意识,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工匠精神和国际视野。
课程具体目标为:
1.知识目标
(1)掌握国际贸易的相关国际惯例,如INCOTERM2010、UCP600等。
(2)掌握逐笔售定、包销、代理、寄售、拍卖、招标与投标、期货交易、加工贸易等各种国际贸易方式。
(3)掌握商品质量的表示方法、商品数量的确定以及包装方面的知识。
(4)掌握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的流程。
(5)掌握进出口货物检验和报关的流程。
(6)掌握国际结算的种类以及相应的流程,尤其是信用证的操作。
(7)掌握争议的预防和处理的方法、不可抗力与仲裁的知识。
2.能力目标
(1)能从外贸公司或企业的产品出发,根据市场营销调研的结果,进行产品的成本核算,对外进行报价。
(2)能与外商进行洽谈,签订国际贸易合同,与国内供应商洽谈并签订货物采购合同。
(3)能够办理国际货物运输以及运输保险的相关手续,制作和审核提单、保单。
(4)能够办理进出口货物检验、报关的相关手续,并能正确填制相关单证。
(5)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结算方式,进行开信用证申请,进行信用证的审核并提出修改意见。
(6)能按照信用证要求,在货物出运后,进行单据制作并结汇。
(7)能够处理好贸易双方的争议,进行索赔或理赔工作。
3.素质目标
(1)通过团队完成国际贸易业务,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与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相互配合与协作能力。
(2)通过企业内外部环境分析与调研,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社会交往能力。
(3)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一定的文化修养和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学习能力,健康的体魄,较强的自信心,能做到诚信守则。
(4)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能不断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本课程根据国际贸易业务流程和岗位能力要求,重构课程结构,形成了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业务操作和善后和模拟操作训练的课程结构,从出口和进口业务两方面着手。主要内容包括:贸易准备、贸易磋商和合同签订、合同履行、业务善后、软件模拟业务操作,具体见表2所示:
表2教学内容及要求
序号
模块/项目
名称
教学单元/子任务
主要学习内容(知识点)
对接典型工作任务要求或职业能力要求
思政育人目标
建议学时
1
贸易准备
任务1-1:成立外贸公司,熟悉出口产品及市场的基本概况
任务1-2:掌握外贸业务流程
(1)国际贸易基本概念和理论
(2)外贸业务基本流程
能利用多种途径熟悉产品和目标国市场;能搜集相关企业的业务流程资料,熟悉外贸业务基本流程,确定合作的客户。
人文精神
4
2
贸易磋商和合同签订
任务2-1:制订品质条款
任务2-2:制订数量条款
任务2-3:制定包装条款
任务2-4:商品的成本预算、报价,制订合同中的价格条款
任务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