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医学影像耳的影像解剖及常见疾病诊断.ppt

发布:2024-01-07约3.55千字共4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胆脂瘤cholesteatoma概述为角化鳞状上皮脱落堆积而成,其内含有胆固醇结晶,并非真正肿瘤,有别与先天性胆脂瘤。绝大多数(95%以上)继发于慢性中耳炎,外耳道上皮经鼓膜边缘穿孔处植入中耳形成(继发性);少数可为鼓室粘膜上皮鳞状化生而来(原发性)。耳部第28页,讲稿共41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胆脂瘤cholesteatoma病理:本病为鳞状上皮通过鼓膜穿孔处长入鼓室、鼓窦及乳突腔内。角化鳞状上皮脱堆积引起压迫,同时在炎症的作用下导致邻近骨质破坏,听骨破坏,鼓窦及鼓窦入口扩大,周边伴有骨质硬化。大多发生在硬化型或板障型乳突。上鼓室为最早发生的部位发展途径:上鼓室—鼓窦入口—鼓窦耳部第29页,讲稿共41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关于医学影像耳的影像解剖及常见疾病诊断第1页,讲稿共41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耳的组成耳为听觉和平衡觉的终末器官分外耳、中耳、内耳。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鼓室,咽鼓管,鼓窦及乳突窦内耳:耳蜗,前庭,半规管第2页,讲稿共41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正常影像解剖一、外耳道外1/3为软骨部,X线片不易观察,CT和MRI可以分辨其结构和形态。内2/3为骨性外耳道,X线、CT、MRI均可显示。鼓室盾板:外耳道上壁内侧端与上鼓室外壁交界处之骨嵴,是上鼓室胆脂瘤首先破坏之处第3页,讲稿共41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正常影像解剖耳部二、中耳鼓膜:X线不易显示,CT和MRI合适的窗宽可见线状结构咽鼓管☆:由软骨部和骨部组成,X线平片和CT检查可显示近鼓室侧1/3骨部。☆第4页,讲稿共41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二、中耳

鼓室分部鼓膜紧张部上、下缘的水平面将其分为上、中、下鼓室三个部分上鼓室又名鼓隐窝或鼓室上隐窝,它的顶为一骨片,名鼓室盖,将鼓室与颅中窝分开中鼓室与上鼓室分界在鼓膜上以锤骨短突为标记,于鼓室内壁则以水平面神经为标记。中鼓室包含锤骨短突、柄、砧骨长突及其豆状突、镫骨及鼓室肌等。下鼓室为鼓室腔的最下部,由颞骨岩部的骨片及颈静脉壁结合而成。第5页,讲稿共41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二、中耳

鼓室各壁外侧壁分为膜部和骨部,主要部分为膜部即为鼓膜,将鼓室与外耳道分开。鼓膜周边的骨性外侧壁为骨部,主要由骨性鼓环和鼓室盾板构成。内侧壁内耳的外侧壁,又称迷路壁,中部偏下呈近似圆形丘状隆起,称为鼓岬,系由耳蜗基底转的起始部向外隆起所形成。第6页,讲稿共41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二、中耳鼓室的后壁是乳突蜂窝的前壁,在轴位上显示最佳,主要结构有:1锥隆起,从后壁向前凸出;位于面神经管垂直部2之前,二者之间的隐窝叫面隐窝3,锥隐窝也称鼓窦4,位于锥隆起的内侧,耳蜗岬之后,是胆脂瘤的好发部位。第7页,讲稿共41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耳部鼓窦↑(锥隐窝):位于锥隆起的内侧,HRCT可显示鼓窦及其开口。↑↑第8页,讲稿共41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二、中耳乳突:初生时尚未发育,仅见鼓窦,1岁时乳突开始发育,3岁时气化较明显,按其气化情况可分为气化型、板障型、混合型和硬化型乳突窦☆:是乳突小房中最大者,居鼓室后壁上,它沟通鼓室与乳突小房。二者内面衬贴的黏膜与鼓室黏膜相续,在中耳炎时可蔓延至此,形成乳突炎,严重者可形成乳突瘘。☆第9页,讲稿共41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三、内耳耳蜗,前庭,半规管:耳蜗形似蜗牛,有2又1/2圈至2又3/4圈,耳蜗的底圈位于中耳鼓室的内壁,形成中耳的骨岬。前庭系统位于耳蜗的后方和稍上方,包括前庭和半规管。三个半规管是外、后和上半规管,相互垂直,与冠状面之间的夹角是45°。上半规管及后半规管的非壶腹端合并成总脚,故有5个开口与前庭想通。第10页,讲稿共41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轴位外耳道底层面外耳道后方多房含气腔为乳突气房群;气房群前部可见有完整薄层骨环的小圆形软组织密度影为面神经管垂直部;岩骨内缘,有半周或大半周骨壁环绕的较大的软组织密度孔为颈静脉孔;在外耳道内端可见自后外向前内方延伸的线状高密度影为鼓膜纤维软骨环;其内方含气腔为下鼓室;下鼓室前方与含气的耳咽管外口相通连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