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采集培训结业试题和答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PAGE 2 —
—
— PAGE 3 —
—
— PAGE 1 —
核酸采集培训结业试题和答案
1. 每个采集点应当配备1-2名采样人员,合理安排采样人员轮替,原则上每()小时轮岗休息一次
A.2-4【正确答案】
B.4-6
C.3-4
D.6-8
2. 下呼吸道标本包括()
A.呼吸道吸取物
B.支气管灌洗液
C.深咳痰液
D.以上都对【正确答案】
3. 上呼吸道标本包括口咽拭子和鼻咽拭子,首选()
A.鼻咽拭子【正确答案】
B.口咽拭子
4. 关于鼻咽拭子采集方法,以下描述错误的是()
A.采集人员一手轻扶被采集人员的头部,一手执拭子贴鼻孔进入,沿下鼻道的底部向后缓缓深入
B.由于鼻到呈弧形,不可用力过猛,以免发生外伤出血
C.待拭子顶端到达鼻咽腔后壁时,用力旋转1周(如遇反射性咳嗽,应停留片刻)【正确答案】
D.然后缓缓取出拭子,将拭子头浸入含2-3ml病毒保存液的管中。
5. 关于口咽拭子采集方法,描述错误的选项是()
A.无法采集鼻咽拭子时可选用
B.被采集人员先用生理盐水漱口
C.采集人员将拭子放入无菌生理盐水中湿润,也可将拭子放入病毒保存液中。【正确答案】
D.被采集人员头部微仰,嘴张大,并发“啊”音,露出两侧咽扁桃体,将拭子越过舌根去,在被采集者两侧咽扁桃体稍微用力来回擦拭至少3次,然后再在咽后壁上下擦拭至少3次,将拭子头浸入含2-3ml病毒保存液的管中,尾部弃去,旋紧管盖。
6. 标本采集后室温放置不超过()小时,应在2-4h内送到实验室。
A.2
B.4【正确答案】
C.12
D.24
7. 境外高风险区域人群以及新冠肺炎患者的密接者和密接者的密接者等集中隔离人员的核酸检测标本,检测后,应当在()℃保存7天。
A.-4
B.-10
C.-20【正确答案】
D-70
8. 对于发热门诊、急诊患者,在()小时内报告核酸检测结果。
A.4
B.6【正确答案】
C.12
D.24
9. 对于普通门诊、住院患者及陪护人员等人群,原则上在()小时内完成报告结果
A.4
B.6
C.12【正确答案】
D.24
10. 关于核酸标本混采,下列错误的是()
A.将完成采集的10支或5支拭子放入同一采集管(10合1采样管保存液应为6ml,5合1采样管保存液与单检采样管相同,为3ml)中,动作轻柔,避免气溶胶产生。
B.连续采集10支或5支拭子以后,旋紧管盖,防止溢洒。
C.如采集管内拭子不足10支或5支,应做好特殊标记并记录。
D.混采检测结果为阳性、灰区或单个靶标阳性,通知相关部门对该混采管的10个或5个受试者暂时集中隔离,并重新采集单管拭子进行复核。【正确答案】
E.复核单管核酸检测如均为阴性,则按照阴性结果报告。暂时隔离人员即解除隔离;如检测结果阳性,按程序上报。
11. 从事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标本采集的技术人员应当经过生物安全培训(培训合格),熟悉标本种类和采集方法,熟练掌握标本采集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做好标本信息的记录,确保标本质量符合要求、标本及相关信息可追溯
A.对【正确答案】
B.错
12. 各医疗机构在采集标本时,要根据不同采集对象设置不同的采样区域,将发热患者与其他患者、“愿检尽检”人群分区采样,避免交叉感染。
A.对【正确答案】
B.错
13. 采样点应当为独立空间,具备通风条件,内部划分相当的清洁区和污染区,配备手卫生设施或装置。
A.对【正确答案】
B.错
14. 采样点应设立独立的等候区域,尽可能保证人员双向流动落实“1米线”间隔要求,严控人员密度
A.对
B.错【正确答案】
15. 采样人员防护装备要求:N95及以上防护口罩、防护镜、防护服、乳胶手套、防水靴套;手套被污染时,及时更换外层乳胶手套。每采一个人应当进行严格手消毒或更换手套。
A.对【正确答案】
B.错
16. 人群筛查应选择具有病毒灭活功能如含胍盐(异硫氰酸胍或盐酸胍等)或表面活性剂的采样管,首选含胍盐的采样管。
A.对【正确答案】
B.错
17. 重症病例优先采集上呼吸道标本
A.对
B.错【正确答案】
18. 对集中隔离人员,要通过鼻咽拭子采集上呼吸道标本;对其他人员,要首选鼻炎拭子
A.对【正确答案】
B.错
19. 深咳痰液采集标本时应要求患者深咳后,将咳出的痰液收集于含3ml采样液的30ml螺口塑料管中。
A.对
B.错【正确答案】
20. 通过鼻咽或呼吸道抽取物采集核酸标本,用与负压泵相连的收集器从鼻咽部抽取粘液或从气管抽取呼吸道分泌物。将收集器头部插入鼻腔或气管,接通负压,旋转收集器头部并缓慢退出,收集抽取的粘液,并用3ml采样冲洗收集器1次(亦可用小儿导尿管接在50ml注射器上来替代收集器)
A.对【正确答案】
B.错
21. 核酸标本采集时,操作必须严格按 ( )防护要求。
A.一级
B.二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