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新闻史第五章课件.ppt

发布:2017-03-05约9.94千字共11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五章 革命改良双重奏与国人办报的第二次高潮 第一节 概 述 中国国人办报的两个传统 第一节 概 述 一、两次办报高潮是革命、改良双重奏的产物 第一节 概 述 二、方兴未艾的改良派报刊 第一节 概 述 三、风起云涌的革命派报刊 孙中山 (1866—1925),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中华民国政府总统。 兴中会 第二节 戊戌政变以后梁的报刊活动与思想 一、 梁启超戊戌政变后的报刊活动 ? (一)梁启超与《清议报》p105 创刊于1898年的日本横滨,旬刊。梁启超任主编。1901年12月因报馆火灾而停刊。 《清议报》 地位:变法失败后维新派在海外的第一个机关报,在介绍西方政治思想学说和提高民族素质方面客观上起到一定作用。 办报宗旨:①主持清议:抨击顽固派,拥护光绪复位。 ②开发民智:介绍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 内容特点:发表了许多大谈民权、自由、破坏、革命的文章,赢得了不少读者。 另外,该报还最先使用“记者”、“党报”“机关报”等新闻名词。 (二)、梁启超与《新民从报》《新小说》 1902年2月创立于日本横滨。大型综合性半月刊. p105 《新民从报》 宗旨:其宗旨在于“开民智”、“造新民” 乃“中国第一要务”,政治倾向总体上是保皇立宪(改良)。因此,各种新思想、新学说、新知识的介绍就成为它宣传的重要内容和宣传中心。 性质:它是一份保皇派报刊,是仿效西方大型综合性杂志创办的一份半月刊。 内容:内容丰富。包括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军事、法律、宗教、教育、文化等各方面的学说,其中包括马克思主义学说。 影响:该报虽未站在时代前列,但该报对西方政治学说的介绍和提高民族素质的倡导,客观上起到了一定作用。其“新民文体”也同靡报界和文坛。 梁启超发表的代表作:《新民说》,长达11万字之多。 新民体 报刊政论《少年中国说》等在原来的时务文体的基础上更上层楼,不仅思想新,文言成分也更加减少,人称“新民体”,它在《新民丛报》上地位重要,许多报刊也跟着学习,这标志着报刊新文体(又称“报章体”)已发展到更加成熟的阶段。p96 二、 梁启超戊戌变法后的报刊思想 ?(一) 梁先生在变法后期的主要报刊思想 1、新闻的“两功能”、“四原则” p130 一曰对于政府而为其监督者;二曰对于国民而为其向导者 四原则: 一是宗旨定而高 、二是思想新而正 三是材料富而当 、四是报事确而速 2、关于舆论的论述。提出并强调“舆论之母”、“舆论之仆”与“造舆论”的重要,并且,健全的舆论应有“五本”,即常识、真诚、直道、公心、节制。 3、提出了宣传的方法。为了提高宣传效果,梁启超总结出两种宣传方法,即浸润法和煽动法。 p130 其他新闻思想: 第一,梁启超主张报纸应脱离一党之报范围,成为一国之报、世界之报。 第二,梁启超主张报纸应该拥有崇高的社会地位,他比较赞赏西方认为的报纸应为社会“第四种族”的观念。 第三 梁启超认为要促进国家的发展,必须保护人们的言论自由、出版自由、思想自由。 第四 梁启超认为报纸应该成为反映中下层民众舆论的机关。 (二)与戊戌变法前报刊思想的比较 耳目喉舌论 自由主义新闻思想 第三节? 革命派的报刊活动 一 、革命派早期的宣传活动 (一)香港《中国日报》的创办与留学生在日本的报刊活动 p108 1900年1月5日香港 《中国日报》 (1)时间、地点:1900年 香港。由孙中山领导创刊,陈少白任总编。1913年停刊,历时13年8个月。 (2)主要内容: ①揭露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卖国罪行,宣传反清革命和资产阶级民权思想。 ② 与保皇派报纸进行论战。 (3)《鼓吹录》,成为中国报纸最早的文学副刊之一。 (4)地位: ①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的第一份机关报,中国最早的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报刊,也是辛亥革命时期出版时间最长的革命报刊。 ②不仅是革命党人的舆论宣传阵地,也是他们的重要活动据点,这种既是舆论机关又是联络机关的组织形式,后为多家革命派的报馆所继承。 郑贯公及其创办的主要报刊p108 (1)《世界公益报》:1903年12月在香港创刊。 (2)《广东日报》:1904年8月创刊。 (3)《唯一趣报有所谓》:1905年6月创刊,简称《有所谓报》。 《世界公益报》:创刊于1903年12月29日,郑贯公主编,日出两大张五万字,号召推翻满清统治,恢复汉人天下,光复中国。出到辛亥革命以后。 《广东日报》:创刊于1904年8月31日,郑贯公主编,自称以“发挥民族主义,提倡革命精神”为宗旨,主张以暴力手段,实行资产阶级民主共和。1906年4月停刊。 《有所谓报》:是一张通俗小报,1905年6月4日创刊,以“开智社”的名义发行,总编辑是郑贯公。内容分庄重诙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