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国际贸易概述(包括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ppt

发布:2017-02-12约字共8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A国出口1单位的粮食到B国,最低要交换到0.6单位的衣服,否则不如自己生产衣服,最高只能交换到1.25单位的衣服,超过这个界限B国就会退出交换。反过来,B国出口1单位衣服到A国,最少要交换到0.8单位粮食,否则不如自己生产粮食,最多只得交换到1.67单位的粮食,超出这个界限A国便会退出贸易。只要双方按照双方可接受的价格来进行交换,两国都能获得比没有贸易分工时更多的商品,增加本国公民实际的物质福利 A国 1F:0.6+C~1.25-C B国 1C:0.8+F~1.67-F (1)A国:粮食和衣服的交换比率为100:60 1单位粮食=0.6单位衣服 1单位衣服=1.67单位粮食 (2)B国:粮食和衣服的交换比率为80:100 1单位粮食=1.25单位的衣服 1单位衣服=0.8单位粮食 对A国而言,出口粮食,进口衣服,所以B国衣服与A国粮食交换比率区间为(0.6,1.25),衣服与粮食的交换比例 对B国而言,出口衣服,进口粮食,所以A国粮食与B国衣服交换比率区间为(0.8,1.67),粮食与衣服的交换比例 关于A国粮食和B国衣服的交换比例范围的确定 在A国国内,1单位的粮食可以交换到0.6单位的衣服,如果要在贸易中获益,则在与B国的商品交换中,同样1单位粮食必须交换到多于0.6单位的衣服,即A国粮食和B国衣服交换比例应该小于1:0.6;同样,在B国国内,1单位衣服可以交换0.8单位的粮食,如果要在贸易中获益,则在与A国的商品交换中,1单位衣服必须能够换取多于0.8单位的粮食。即A国和B国两国参与贸易的前提条件是粮食和衣服的交换比例为0.8~1.67(1/0.6) 关于B国衣服和A国粮食的交换比例范围的确定 在B国国内,1单位衣服可以交换到0.8单位的粮食,如果要在贸易中获益,则在与A国的商品交换中,同样1单位的衣服必须交换到多于0.8单位的粮食,即B国衣服和A国的粮食的交换比例应该小于1:0.8;同样,在A国,1单位粮食可以交换到0.6单位的衣服,如果要在贸易中获益,则在与B国的商品交换中,1单位粮食必须能够换取多于0.6单位的衣服。即B国和A国两国参与贸易的前提条件是衣服和粮食的交换比例为0.6~1.25(1/0.8) 贸易的好处 没有贸易的结果 有贸易的结果 贸易的好处 生产与消费 生产 贸易 消费 消费的增加 A国 30单位衣服 0单位衣服 换得50单位衣服 50单位衣服 20单位衣服 50单位粮食 100单位粮食 给50单位粮食 50单位粮食 50单位粮食 B国 50单位衣服 100单位衣服 给50单位衣服 50单位衣服 50单位衣服 40单位粮食 0单位粮食 换得50单位粮食 50单位粮食 10单位粮食 注:假定国际市场上粮食和衣服的交换比率是1:1,即以衣服表示的粮食的相对价格为1/1=1,1∈(0.8,1.67) Sum Up: 从静态上来看,贸易的利益是指通过国家之间的相互交换,参与国消费者可以得到的商品数量,要大于各国在封闭状态下由自己生产所得到的数量。这是在各国的资源总量不增加、技术条件没有改进的前提下而实现的实际福利的增长,所以被成为贸易的静态利益。 (三)国际贸易静态利益一般均衡模型的推广 即考虑m个国家,n种商品的情况 1. 假定存在2个国家,n种商品的情况 把2个国家的n种商品的价格按照相对价格进行分类,或者按照一定的汇率以同一种货币表示,然都对2国每种商品的价格加以比较,找出各自相对便宜的商品。 2. 假定存在m个国家,2种商品的情况 可以把国家按照两种商品的价格高低进行分类,分为商品价格高的国家和商品价格低的国家,然后这些国家可以在2种商品上进行交换。 各国国内市场上商品的相对价格有差别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因此各国进行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相当广泛的,相对价格差别的存在并不一定要以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为条件,各种类型的国家都能找到经济上有利的出口产品。专业化分工是前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