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秦皇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编 号:
论文(设计)题目:刍议秦皇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
学 部: 专业: 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职称:
1、论文(设计)研究目标及主要任务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文化逐渐成为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已经成为很多地方“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主角。2005 年以来,秦皇岛非物质文化遗产日益受到政府与民间的关注,并且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了基础调研与资料整理,也对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初步的产业开发与利用。
2、论文(设计)的主要内容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众多学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愈加重视,将许多研究成果运用于对其的保护与开发的实践中来,并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有着悠久的文明和无数的人类文化遗产,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遗产正在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甚至濒临消失,我们作为历史的传承者必须要为子孙后代留下文明的足迹,开发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尤为重要。
3、论文(设计)的基础条件及研究路线
通过对秦皇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的发掘、保护模式的研究和产业开发方面的学术性调查,对其现状进行研究,了解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开发、利用和保护等方面的现状,并探讨了其开发利用的基本策略及途径,希望可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4、主要参考文献
[1]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2]UNESCO.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Z].2003.
[3]巴莫曲布谟.两个概念:无形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A].民俗学,2004.(9):51-53.
[4]韩基灿.浅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特点及其意义[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5]宋欢.旅游开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沧桑,2006.
[6]徐赣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式保护框架[J].广西民族研究,2005.(1):82-84
[7]李华明.世界遗产代际公平探析对我国世界遗产管理的法律思考[J].人大复印资料,2004.
[8]雷蓉,胡北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必要性分析——基于保护与传承的视角[J].贵州民族研究,2012(5).
[9]张宝林.《秦皇岛文化产业形成聚集效应》[N].河北经济日报,2011年11月18日.
[10]孙移芳.浅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J].甘肃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
[11]胡绍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J]1旅游经济, 2006.
[12] 张朝枝.旅游与遗产保护[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6.
5、计划进度
阶段 起止日期 1 资料收集 2013年12月31日-2014年2月1日 2 资料整理、翻译文章、文献综述 2014年2月2日-2014年3月15日 3 完成初稿 2014年3月16日-2014年4月15日 4 修改定稿 2014年4月16日-2014年5月7日 5 论文答辩 2014年5月16日
指 导 教师: 年 月 日
教研室主任: 年 月 日
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书
学部 地理科学 专业 2014 届
学生
姓名 论文(设计)题目 刍议秦皇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
指导
教师 专业
职称 所属教研室 研究方向 课题论证:
通过对秦皇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的发掘、保护模式的研究和产业开发方面的学术性调查,对其现状进行研究,了解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开发、利用和保护等方面的现状,并探讨了其开发利用的基本策略及途径,希望可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方案设计: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述(1)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 (2)非物质文化的本质和特征
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现状
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 (2)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
秦皇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分析
(1)秦皇岛市概况 (2)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 (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四、秦皇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战略探讨
(1)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关系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