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兰客运专线甘肃段隧道工程监理实施细则详解.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新建铁路宝兰客运专线
隧道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编制:
审核:审批:甘肃信达建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宝兰客专监理站
二〇一三年二月
序号 隧道名称 进口里程 出口里程 隧长(米) 备注 3 乍林隧道 DK691+962 DK695+158 3196 双线 4 东岔隧道 DK695+215 DK701+728 6513.594 双线 5 立远隧道 DK701+768 DK701+990 222m 双线 6 笔架山隧道 DK703+067 DK717+818 1475.472 双线 7 小墁坪隧道 DK717+910 DK726+147.9 8238.138 双线 8 麦积山隧道 DK726+213 DK740+145 13932 双线 1.3本标段的重点、难点工程
笔架山隧道
位于天水市麦积区立远乡、三岔乡,全长 14751.472m,工点区大面积出露燕山期花岗岩,表层覆盖第四系全新统坡积黏质黄土、细角砾土、卵石土。隧道Ⅱ、Ⅲ、Ⅳ、Ⅴ级围岩长度分别为11615、2385、620.472、131m。隧道共设置三座无轨运输斜井辅助施工。隧道土建贯通工期 31.7个月。
麦积山隧道
位于天水市麦积区元龙镇,全长 1393.2m.隧道工程范围涉及主要岩性为主要为燕山期花岗岩,奥陶系上统变质砂岩,压碎变砂岩,隧道进出口覆盖第四系地层。隧道Ⅱ、Ⅲ、Ⅳ、Ⅴ级围岩长度分别为10207、1565、1450、710m。隧道共设置三座无轨运输斜井辅助施工。隧道土建贯通工期36.1 个月。
1.4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
DK683+620~DK740+100 段线路位于南陇山与西秦岭北麓中低山区,海拔在 785~1966m 之间,区内地形陡峻、丛山峻岭、基岩裸露、沟谷狭窄,局部地段人迹罕至,交通困难,相对高差100~1000m;DK740+100~DK742+881段线路位于渭河南岸河谷区,海拔在1017~1036m 之间,区内地形平坦,地势开阔,果园密集,交通便利,相对高差2~10m。
(2)气象特征
本标段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区,具有由东向西气温降低、雨量减少的特征,四季分明,春秋适宜,夏秋多雨,冬季干燥;区内DK683+620~DK742+881 段年平均气温12.6℃,极端最高温度41.7℃,极端最低温度-19.2℃,年平均降雨量 563.3mm,年平均蒸发量 1367.3mm,平均相对湿度 65.6% ,最大积雪厚度 17cm,最大季节性冻土深度统计值为 66cm。
(3)水文特征
本标段地表水主要中低山区沟谷内常年流水;地下水主要为隧道内基岩裂隙水及河谷区松散层中的第四系孔隙潜水,地表水及地下水水质良好,对圬工无侵蚀性。
(4) 地震动参数
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发的《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2001 图A1)及《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GB18306—2001 图B1),考虑到本区的地震地质特征以及历史地震影响烈度分析结果,结合沿线地质及工程情况,本段 DK683+620~DK688+305 段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 (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七度),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0.45s;DK688+305~DK 740+140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0g (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八度),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0.40s~0.45s;DK740+140~DK742+881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30g (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八度),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0.40s。
(5)工程地质特征
本标段线路位于南陇山与西秦岭北麓中低山区,在大地构造上属秦岭褶皱系北秦岭加里东褶皱带,区内断裂构造活动频繁。前印支期以区域性褶皱和韧性变形为特征,印支期在强烈的区域右行扭动应力作用下,形成了规模较大的弧形构造带;线路局部通过次级断裂破碎带,破碎带宽度50~150m 不等,麦积山隧道通过f4~f6 断层破碎带, 破碎带宽度40~250m 不等, DK739+890~DK742+881 段位于F1 渭河大断裂带内,岩体破碎,自稳能力差,对工程有一定影响。
1.5工程建设条件
本标段范围内为连续穿越秦岭山脉,并行于渭河峡谷、310 国道和既有陇海线通道南侧1~5km,个别设中桥跨沟地段交通不畅,笔架山隧道越岭地段,线位在秦岭沟和太碌大沟距离现有道路远,道路也不便,但设置特大桥处如东岔沟、交川沟等地修建有水泥或沥青道路,石家湾段大约2km 范围内交通比较便利;电网供应能力有限,建设条件困难。
1.6 本标段专业工程
本项目工程BLJL-1标段,里程范围为DK683+620~DK742+881,共59.261km。 隧道工程;本标段正线隧道8座,其中笔架山隧道长度14751.472m,为本标段最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