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济南的冬天——老舍笔下的济南冬日景象.pdf

发布:2025-02-16约7.13千字共3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济南的冬天

新课导入

说起冬,尤其是中国北方的寒冬,我们脑海中

浮现的多是朔风怒号、冰封雪飘、天寒地冻的萧条

画面。但在老舍先生的这篇文章中,不仅感受不到

这些,反而使人感到温暖的春意。

那么,称为“宝地”的济南的确如作者描绘的那

般温暖舒适吗?今天,就让我们在老舍的引领下,

一起去观赏如水墨画般的济南的冬天吧!

学习目标

1.学生继续训练朗读,掌握重音和停连的要领,在朗读的过程中

体会作者的情感。

2.学生通过朗读课文,能准确地给文章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3.学生从遣词用句的角度品味精美语言,学习比喻和拟人的修辞

手法。

4.学生感受作者对济南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激发对祖国河山的热

爱之情。

走近作者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

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

字舍予,满族人。生于北京一个城

市贫民家庭。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

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

馆》《龙须沟》等。

背景资料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

教时所写的一篇情辞并茂的写景散文。

老舍1924年只身应聘去英国伦敦东方学院教中文。他

身居异国,饱尝了寄人篱下的孤独之苦。他在另一篇文章中

写过这样的话:“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

样的感到寂苦。”(《想北平》)

为了结束这“没有家”的寂苦生活,他终于在1929年

夏动身回国,但因路费不足,又在新加坡留了半年,直

到1930年春才回到海,同年夏应邀到山东济南齐鲁

大学任文学院副教授,并编辑《齐鲁月刊》。由于这样

的经历,老舍回到祖国,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便抑制

不住强烈的爱国之情,写下了《济南的冬天》。

字词积累

jǐdūn

济南()伦敦()

zhuójì

着落()髻儿()

看护()镶上()xiānɡ

kān

宽敞()水藻()

chǎngzǎo

贮蓄()澄清()

zhùchéng

响亮:指天气极为晴朗、明亮,与文“响晴”意义相近。

温晴:天气温暖、晴朗。

出奇:特别、不寻常。

安适:安静而舒适。

慈善:原指仁慈、善良,对人关怀,富有同情心,本课指

温和,合人心意。

贮蓄:储存积蓄。

空灵:灵活而不可捉摸。

整体感知

1.作者所写的济南的冬天有着怎样的特点?

温晴。

温是相对于严寒或酷暑而言,气温宜人。

“晴”是相对于“阴”而言,天气晴朗,而且富有色

彩。

文章所写的济南的冬天独有的美景,都和“温晴”

这个词有联系。

2.梳理文章的写作脉络,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在小

组内讨论交流。

阳光朗照下的小山

薄雪覆盖下的小山

温晴

暖和舒适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