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早恋的危害主题班会.ppt
关于中学生早恋的危害主题班会第1页,讲稿共21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一、教学目的:通过活动,帮助学生认识早恋的含义及其“利”与弊,引导学生把爱慕化为纯洁的友谊,形成健康的异性交往观念,并能利用“异性效应”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顺利地渡过青春期。二、教学重点、难点:早恋的“弊”以及使学生学会正确处理早恋问题。三、教学形式和方法:讲述、讨论、案例。四、教学手段和教具:多媒体教学五、教学时间:1课时第2页,讲稿共21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提问、讨论
一、“友情”、与“爱情”的区别?第3页,讲稿共21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二、“早恋”早恋:通常意义上是指发生在生活、经济上不能完全独立,同时又比法定结婚年龄小很多的青少年这一特定群体里的恋爱行为,如中小学生的恋爱就是属早恋。“少年哪个不钟情,少女谁个不怀春”,中学生时期正处于人生的第二个身体发育的高峰期,第二性征也开始出现了,我们喜欢用“花季雨季”来描绘这一年龄阶段,这个时期男女同学生理上心理上都发生了变化,使彼此之间产生了好奇和好感,不由自主地去接触异性、了解异性,或想取悦异性,以获得对方的青睐,又或者会互相吸引、互相仰慕对方,产生爱慕之情,这属于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可是这不成熟的单纯的幼稚的爱慕之情不是真正的恋爱,它就象天空中的云彩变幻莫测,正如徐志摩《偶然》诗中所描写的一样,转瞬间会消灭了踪影。第4页,讲稿共21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早恋≠真爱据调查显示,中学生的“早恋”更多的是是由外貌的吸引开始的,往往是因为新的更吸引人的外貌而结束的。还有一部分早恋的人分手的原因是因为升学,两地分离,共同语言的缺失导致感情的淡化。也就是说早恋的基础是极其不稳固的,是在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极容易发生变化。???年少的时候,我们的思想是极其不稳定的,也就是说我们常常会因为某件事情的发生而改变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这样,我们的爱情观也会随时发生变化,不稳定的爱情观不会有稳定的爱情存在的。不稳定的感情不然带来不稳定的心情,而特定的年纪决定了早恋人群的自我调节能力极差,所以必然引发各式各样的问题。????十几岁的时候正是一个人融入社会,开始人际交往的开端。在这个时候沉迷于和一个异性的感情,必然会影响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不利于将来进入社会的适应。
????所以,从一个社会个体顺利发展的角度来讲,爱情来的不应该太早。第5页,讲稿共21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三、早恋的特点1、早恋往往难以持久,缺少承诺,大多是没有结果的;2、早恋多半是不理智、不成熟的选择,容易造成过度狂热和痴迷,从而影响学业;第6页,讲稿共21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3、早恋在遇到波折---感情转移、争吵、分离等情况时,易于产生偏激行为,如殉情、恶性报复、离家出走、患忧郁症等;4、早恋发于青春期性躁动期,自我约束力较弱,有可能在一时的性冲动之下,稀里糊涂地发生并非自愿的性关系,更难以承担这种关系造成的怀孕、堕胎的严重后果。第7页,讲稿共21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谈早恋的危害有位作家说过,早恋是一朵带刺的玫瑰,我们常常被它的芬芳所吸引,然而,一旦情不自禁地触摸,又常常被无情地刺伤。第8页,讲稿共21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四、早恋的危害:(1)经济尚未独立。中学生的经济来源依赖于父母或他人,自己还不能独立。(2)事业上尚未定向。中学时代是打基础的时期,将来从事何种事业,还未定向。大量事实证明,中学生恋爱后,感情往往被对方所牵制,学习容易分心,从而导致成绩下降。第9页,讲稿共21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早恋的危害:(3)中学生思想尚未成熟。中学生的心理仍处在发展阶段,他们好自以为是,易冲动,情感不稳定,自制力差。因此,在恋爱时极易感情用事,做出“越轨”的事情来。(4)过早的恋爱还会引起心理变态。陷入早恋误区者整天处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怕同学讥笑,怕家长批评……这就必然导致神经紧张,吃不下饭,睡不好觉,烦躁不安,心率过快,神经衰弱,不但身心受到损伤,还有形成脱离集体的倾向。第10页,讲稿共21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失恋少年自杀体内鲜血流出一半某中学校园内发生一幕惨剧,一名高一年级男生因恋人提出分手,用尖锐的玻璃碎片扎破自己胸口,造成严重的心脏破裂,裂口长达1.5厘米,生命岌岌可危。事例1第11页,讲稿共21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早恋酿恶果一初中生杀死暗恋女生曾轰动省会郑州市“5·21”校园凶杀案近日告破,涉嫌故意杀人的犯罪嫌疑人普某已被依法逮捕。17岁的犯罪嫌疑人普某系郑州铁路某中学初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