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含金属废弃物处置及综合利用项目提出背景及建设必要性.docx

发布:2021-01-17约2.85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含金属废弃物处置及综合利用项目提出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1.2.1 项目提出的背景 1)有色金属行业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有色金属是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基础材料,是我国原材料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航空、航天、汽车、机械制造、电力、通讯、建筑、家电等绝大部分行业都以 有色金属材料为生产基础。随着现代化工、农业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有色金属在人类发展中的地位愈来愈重要。它不仅是世界上重要的 战略物资,重要的生产资料,而且也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消费资料的重要材料。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有色金属工业规模越来越大。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只着眼于金属产量的增加,忽视了其带来的各类环保问题。有色金属冶炼行业的金属主要通过采矿、冶炼、污灌、污泥、施肥、大气沉降等流失到环境中。部分金属,如锰、铜、锌等是生命活动需要的微量元素,但是大部分金属如汞、铅、镉等并非生命活动必需,所有重金属超过一定浓度时,都对会对人体造成损害。 我国重点控制的12种危害严重的污染物中,重金属占6种。如电镀行业每年排放大量的含铬、镉、铜、镍、锌、铁等多组分重金属危害排放物,由于重金属废弃物处理技术难度大,国内外无有效的深度回收治理方法。 为加强重金属污染整治,2009年末,环保部等七部委出台了《关于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境保护部等部门关于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9〕61号)针对我国一些地区连续发生重金属污染事件,提出指导意见,目标是到2015年使重金属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2)有色金属再生是当前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经济的高速发展对有色金属材料的需求十分旺盛。我国有色金属产业的高速发展必然带来有色矿产资源的日益枯竭。目前国内有色矿产资源储备严重不足,质量较差,利用水平低是造成其短缺的关键,已成为我国有色金属材料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制约瓶颈。为了满足国内需要,近年已经开始从国外大量进口矿石和废料,如2007年可供消费的铜金属量中75% 来自进口铜资源。据预测,2010年和2020年中国铝的对外依存度将分别达到64%和71%,供需形势十分严峻。这么高比例地依靠进口资源来支撑产业发展必然会导致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受制于人以及国家安全的隐忧。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来解决这种供需矛盾已成为影响我国有色金属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国内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不能保证日益增长的需求,生态环境也不允许无限扩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模。从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以及产业实际发展需要出发,有色金属产业必然越来越多地依靠再生资源,减少对矿产资源的依赖。从国家有色金属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已经十分清晰地反映了这种战略取向。因此,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节约型产业,是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建设节约型有色金属工业,主要是围绕“减量、少排、再利用”进行。 随着铜、铝、铅、锌等主要有色金属消费量的增长,国内可回收利用的废旧有色金属的蓄积量也越来越多。据统计,从1978~2008年的30年间,国内累计消费精炼铜4850万吨;消费电解铝8950万吨;消费精炼铅2125万吨,累计蓄存量已经超过日本,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从铜、铝等有色金属平均使用寿命测算,2010年国内可以回收铜100万吨、铝150万吨、铅100万吨,为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奠定了更加可靠的原材料基础。 1.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国家“十二五”和2012年远期规划中坚持处理环境和经济的关系,要求遵循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寻求在发展中整治环境,以环境保护促进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国内各有色金属废料不仅产生量大,而且金属的含量高。如果不进行回收利用直接排放,在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同时也浪费了资源。据不完全统计在国内的各行业中有色金属废料可作为再生资源的每年不少于5万吨金属,但利用率仅70%,现在国内有不少再生资源回收的工厂,但是90%的工厂采用火法富集冶炼,而火冶炼的工艺必然会产生烟尘。这些烟尘只能相对减少无法杜绝,且这种方法能耗大、噪声大、毒性大,产生的烟尘可能会含Cu+ 和As3+ 等有剧毒的成分。湿法冶炼能从工艺上做到不产生烟尘、高温高压、能耗低、噪声小、解毒性好、回收率较火法高3-5%,缺点是湿法的工序较多。 为处理有色金属废渣,减轻企业的环境污染,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实现资源综合利用,本项目发起人在多年的研制成果和中试生产基础上,拟以周边地区电镀、表面处理集中加工区、重金属冶炼、化工及制造业所产生的等含重金属的废料作为原料,采用自主研发的专利技术,提取Zn、Mn、Co、Cr、Cd、Cu、Ni等金属,提供市场需要的再生金属产品。此技术已通过科技查新,属国际国内领先水平,已申请专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