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一-第17课-解放战争.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大 别 山 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即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 陈赓、谢富治 率晋冀鲁豫解放军太岳兵团。 陈毅粟裕率 华东解放军主力。 陕 北 山 东 2、战略反攻阶段(1947年6月——1948年8月) 三路大军成品字形阵势,威胁南京和武汉。 大同 石家庄 张家口 新保安 北平 天津 塘沽 关门打狗 各个击破,分割包围 瓮中捉鳖 平津战役 长 春 沈阳 营口 锦州 辽沈战役 东北解放军 东北解放军 关门打狗 碾庄 双堆集 徐州 陈官庄 华东解放军 各个击破,分割包围 瓮中捉鳖 1949.1.31 淮海战役 北平和平解放 1949年1月31日 国民党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上海 江阴 湖口 浙 江 安 徽 江 苏 江 西 渡江战役示意图 南京 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覆灭 自主学习: 1.重庆谈判的背景 2.解放战争的主要经过 3.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问题探究: 4.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 思维深化: 5.国共和谈失败和再次内战的原因 ? 1945年刚胜利时,国民党派人接受日伪的投降。派去是接收大员严重腐败,导致民怨沸腾,因为接收大员们似乎只关心“五子登科”:条子、车子、房子、日本女子和票子。当时民间普遍流传着一句顺口溜:“等中央,盼中央,中央来了更遭殃”,“接收成了劫收”。 在被讥讽为“劫收”的接收之外,伪币因为政府的错误政策急遽贬值,光复地区的人民因此受到直接的经济损失,加上政府对汉奸惩处的暖昧以及对沦陷区人民居高临下的态度相对比,民众对国民政府在战后的表现大为失望。 自1946年至1948年,华北和东北解放区有二百多万人参军。山东有约五百八十多万人,冀中有四百八十多万人随解放军出征,抬担架,送粮草,运弹药,救伤员。人民解放军的兵源、粮源和战争勤务,主要来自翻身的农民。 ——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 前方打老蒋,后方挖蒋根 解放战争 战争的背景 抗战胜利后的形势 战争的经过 新民主主义革 命的伟大胜利 战略决战 战略防御 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辽沈、淮海、平津) 北平谈判 渡江战役和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重庆谈判 政治协商会议 战略反攻 本课小结 1.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出现了一个由民族战争向国内战争过渡的阶段,这一阶段中中国共产党进行政治斗争的基本内容是 A. 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 B.进行重庆谈判,商讨建国大计 C.召开政协会议,改组国民政府 D.揭露美蒋阴谋,避免全国内战 2.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没有就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问题达成协议的根本原因是 A.美国实行扶蒋反共政策 B.二战后冷战局面的消极影响 C.民族矛盾已不再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D.两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根本不同 D A 3.毛泽东说:“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动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里所说的转折点是 A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 B三大战役的胜利 C南京解放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4“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同中国共产党的土改政策密不可分”。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土改打击了封建地主,削弱了蒋介石统治的基础 B.土改促进了解放区经济的发展 C.土改调动了农民生产和革命的积极性 D.通过土改建立了广泛的统一战线 A C 8.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说过:“美国在中国碰到三种可能的选择:一是可以干干净净地撤退;二是可以大规模的军事干涉,帮助国民党毁灭共产党;三是可以帮助国民党把它们的权力在中国最大可能地地区里面建立起来……” --引自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 回答:1.美国政府实际上选择了三种可能中的哪一种? 2.美国这种选择的实质是什么? 3.为了实现这一选择,美国政府采取了哪些行动? 4.为什么美国政府的目的不能达到,最终在中国遭到失败? 1。美国政府选择的是第三种。 2。实质是扶蒋反共; 3。如抗战胜利后,积极帮助国民党抢占胜利果实,对其进行军事装备上的支援等; 4。它最终失败的原因也就是国民党失败的原因: 政治孤立,失去民心; 军队厌战,士气低落; 贪官横行,统治腐败; 美援断绝,蒋桂分裂。 概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的情况,并分析制约两党关系的基本因素。从中我们得到哪些历史启示?世P69 【参考答案】 ①国共两党关系的发展变化: 国共关系的变化是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而变化的,其变化的过程为: 分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