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爱丽丝镜中世界奇遇》的认知诗学分析》.pdf

发布:2018-03-23约1.66万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1年4月 外国语文 双月刊 Apr.,2011 第27卷第2期 and V01.27No.2 LanguageLiterature bimonthly Foreign 《爱丽丝镜中世界奇遇》的认知诗学分析 封宗信 清华大学外文系,北京 100084 提 要:以认知诗学理论为视角,分析经典童话《爱丽丝镜中世界奇遇》里的逻辑荒谬和悖论。镜中世界里的一切 都与现实世界相反,从事件的状态和运行方式到人物角色的思维、推理和语言表达,都与读者的现实世界知识、语 言和认知图式相反;语言在推进奇幻故事的情节发展、操纵叙述话语、建构文本世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功能。认 知诗学分析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镜中世界融语言艺术与逻辑艺术于一体的文学艺术。 关键词:认知诗学;叙述;图式;爱丽丝;《爱丽丝镜中世界奇遇》 中图分类号:10—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414 2011 02—0031—06 A Poetics of the Glass CognitiveAnalysisThroughLooking FENG Zong—xin a thefictional of absurditiesand Abstract:From cognitivepoeticsperspective,thispaperanalyzes presentationlogical para— doxesinLewisCarroll’S the inthemirrorworldonorexistsin ThroughLookingGlass 1872 .Almosteverything goes ways and onalllevels. tothose ourreal—world normal readers’schemata opposite governing knowledge reasoning,refreshing in ofthe narrative anabsurdfiction— crucialroles Languageplays developingplots story,manipulatingdiscourse,presenting alworldand anabnormaltextworld.Suchan can revealmore valuesinthetextthateom— creating analysispossibly literary binesverbalartand art. logical the Glass Key Looking words:cognitivepoetics;narrative;schema;Alice;Through 丝》是个例外。它不是寓言,但不比伊索寓言影响 一、引言 小;它没有暗含任何宗教的、政治的、心理学的寓 《爱丽丝镜中世界奇遇》 以下简称《镜》 意,但文学价值丝毫不低;文学批评家对它视而不 见,但哲学家、逻辑学家、数学家、语言学家却津津 1872 是《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1865 的姊妹篇, 作者是英国牛津大学数学讲师、逻辑学家、儿童文 乐道。书中涉及的现实与个体身份的判断、错位的 时间与空间、颠倒的因果关系、大量的悖论等主题, 学作家卡罗尔 LewisCarroll,1832—1898 。两书④ 同被当作儿童文学,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少年,也 是包括罗素在内的诸多数学家和哲学家关心的话 使一辈又一辈的成年读者爱不释手。罕有文学批 题。所以笔者曾指出,它是成人写给儿童逗乐的, 评家对此发生兴趣,但却吸引了逻辑学家、数学家、 也是写给成人思考的;它是数学家写给数学家的, 哲学家、语言学家,个中原因在于其似乎永远也无 也是哲学家写给哲学家的。 法挖掘穷尽的“文学”价值。语言学大师赵元任 《镜》在语言的创造性和逻辑悖论层面,分量超 过了《境》。镜中世界里的一切,都与现实世界相 1922:10 在中国第一部汉译本《境》的“译者序” 里把其文学价值与莎士比亚“最正经的书”相提并 反。事物的反向运动,人物的逆向思维,荒谬的推 论,指出其所异“不过又是一派罢了”。 理方式,可笑的争论依据,怪诞的逻辑悖论,都在叙 述和话语层面得到凸显,与读者的现实世界知识、 笔者在《新诗神》上发表的论文 Feng,2009 里总结道,由于《爱丽丝》是写给儿童的滑稽读物, 语言直觉和认知模式背道而驰。本文拟从认知诗 算不上“正统”文学,如果未受学界广泛注意和研 学角度,对《镜》中语言推进故事情节、操纵叙述话 究,不足为奇。但它却吸引了各种年龄的读者,风 语、建构文本世界等方面的重要功能进行分析,以 靡全球,被译成近百种文字,两千多个版本,包括港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