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巷工程课件】第七章巷道施工组织.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七章 巷道施工组织 本章提要 施工组织设计与管理是井巷工程实现科学管理、提高效益的重要手段。本章主要讲授巷道施工中的组织与管理工作,包括一次成巷的作业方式、正规循环作业、循环图表的编制以及掘进队的日常管理等内容,其中重点是循环图表的编制。 本章主要参考书 董方庭等. 《井巷设计与施工》(修订版).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1994年. 定价:12.50元。TD26/D-333.2。P 60~64 一.施工方法(掘进与永久支护的关系) 1.一次成巷:成巷速度快作 2.分次成巷:速度慢 第一节 一次成巷及其作业方 式 《矿山井巷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第6.1.1条 巷道的施工,应一次成巷,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凡需支护的巷道,掘进工作面与永久支护间的距离,应根据围岩情况和使用机械作业条件确定,但不应大于40m; 二、水沟应与永久支护同时完成; 三、平巷的永久轨道与掘进工作面的距离,不宜大于200m,但铺设道碴的时间可根据现场条件决定; 四、倾斜巷道永久轨道应在交付使用前,一次铺设。 二.一次成巷的作业方式 1.掘支平行作业 《矿山井巷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规定:不应大于40m。 棚式支架——时间上有先后,空间上没有距离 永久支护类型: 砌碹支护——临时支护 锚喷支护 特点:① 适用于围岩稳定、断面大于12m2; ② 可以组织快速施工(提高成巷速度30~40%); ③ 工艺过程、组织管理复杂。 2.掘支顺序作业(单行作业) 两掘一锚喷,“三八”工作制,两班掘进,一班锚喷。 三掘一锚喷,“四六”工作制,三班掘进,一班锚喷。 掘进班掘进时先打一部分护顶帮锚杆,以保证掘进的安全;锚喷班则按设计要求补齐锚杆并喷到设计厚度。采用这种作业方式时,要根据围岩稳定性,来决定掘进和锚喷之间的距离。 特点:① 适用于围岩不太稳定、断面较小的巷道; ② 掘支轮流在同一条巷道内由同一个队伍完成-综合队; ③ 空顶距离不超过3m;(两掘一支) ④ 组织管理工作简单,速度慢。 3.掘支交替作业 特点:① 两条平行且距离近的巷道; ② 由一个综合队伍,分成掘进与支护两个专业小组完成; ③ 有利于提高熟练程度、设备利用率高,掘支互不干扰。 注意问题: ⑴ 掘支间距-围岩暴露时间、临时支护材料 ⑵ 水沟-与基础同时进行 ⑶ 永久轨道(高差) ⑷ 永久管路 ⑸ 考虑因素:设计条件:断面形状、尺寸,支护形式 自然条件:围岩条件、水和瓦斯 装备条件:机械设备、施工速度 第二节 施工组织 一. 正规循环作业 1. 概念: 循环作业:按各个工序的先后顺序周而复始地进行施工的方式。 正规循环作业:规定时间、按作业规程、爆破图表和循环图表规定,完成全部工序及工作量,周而复始地进行 循环图表:各工序工作量、时间、先后顺序及衔接关系 2. 优点:完成任务的保证;提高效率的措施;改进管理、降低成本的环节 二. 组织多工序平行作业 1. 意义:充分利用循环时间,从而提高掘进速度 2. 可行性: 3. 必要性: (1)交接班与工作面安全质量检查平行作业; (2)凿岩、装岩与永久支护可以部分平行作业; (3)测中线、腰线与准备凿岩、敷设风水管路平行作业; (4)用铲斗装岩机装岩时,装矸后阶段可与钻工作面中部以上炮眼平行作业。用耙斗机装岩时,可用装左边岩,钻右边眼,装右边岩,钻左边眼,装后边岩,钻下部眼等办法实行平行作业; (5)钻下部眼与工作面铺轨、清扫炮眼平行作业; (6)移耙斗装岩机与接长风水管路平行作业; (7)工作面打锚杆与装岩平行作业; (8)装药与搬离、保护设备和工具平行作业; (9)砌水沟与铺永久轨道平行作业。 三. 循环图表的编制 1. 选择施工作业方式和循环方式 ·?? 作业方式 ·?? 循环方式:每班循环次数为整数 ·?? 工作制度 2. 确定循环进尺 ⑴炮眼深度(钻机) ⑵利用率(爆破器材、装药结构) 循环进尺 工作量 时间 循环次数 ⑶有无瓦斯、围岩条件 3. 确定各工序作业时间和循环时间 T = 1.1(T1 + T2 + φ(t1 + t2)+ T3 + T4 + T5 ) ① T1—交接班、安全检查,10~20min;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