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鹿和狼的故事….doc

发布:2016-05-10约7.7千字共1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语文六年级上册《鹿和狼的故事》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大家好。接到要来上课的任务之后,我一直在想,这次到底是在哪个班上课呢?我在心底里盼着,这次要是在上次来上作文课的52班那该多好啊。今天来到学校,听说果然是我们52班,我真是高兴。我们已经是第三次见面了。岳阳有句熟话,一回生,两回熟,三回就是好朋友。我们是老朋友了。老朋友今天来,没有带其他的礼物,只带来了一份《中国儿童报》,上面有老师写的一篇新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师:今天我们学习《鹿和狼的故事》,没有学过吧? 生:没有。 师:没有就好。(板书课题后)猜一猜,课文讲的是什么呢? 生:我想课文是讲鹿和狼之间发生的事情。 师:再具体一些,大致是讲什么事情呢? 生:我想是讲鹿和狼之间发生的一场浩劫。 师:我们的想象非常丰富。我们来读课文,思考一个问题:课文是讲故事还是讲道理?请自由读课文。 生:(读课文,师板书词语:难逃厄运、相悖、罪魁祸首、控制、苟延残喘) 师:请大家读一读黑板上的词语(指导名读)。 师:请大家说说看,课文是讲故事还是讲道理? 生:我认为课文是讲道理。 生:我认为课文既是故事,又讲道理。 师: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了。综合起来讲会更准确些,课文是通过一个故事来讲道理。下面请大家再说一说,课文到底是讲一个什么道理呢? 生:课文讲的是动物界是相互联系的,必须遵守生物间的相互联系。 师:说得很对。这种相互联系到底是什么,我们来读最后一自然段。 生:(读最后一自然段) 师:我们就是要遵守动物乃至生物间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这种关系,概括地说,就是要遵守客观规律。(板书:遵守客观规律) 师:我们再来读故事。请大家读1——6自然段,思考一个问题:你在读哪里时感到最痛快,在读哪里时又感到最痛心。 生:我读第三自然段最痛快。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狼凶狠,专门吃鹿,被猎人打死了,所以很痛快。 生:我读第二自然段时最痛快,读第三自然段时最痛心。 师:为什么呢? 生:为了让鹿得到保护,不但宣布凯巴伯森林为全国狩猎保护区,还请猎人来消灭狼,所以我很痛快。读第三自然段时我很痛心。因为,下令消灭狼后,最后的结果是植物减少,土地枯黄,连鹿也没有得到真正的保护。[小学教学设计网--网址:XXJXSJ.CN更多教学实录] 师:你也说到了第五六自然段。 生:我在读第二三自然段时感到痛心。 师:你的意见与别人不同,请说说你的理由。 生:生物都是有生命的,我们不能根据自己的片面判断来决定它们的生死。再说,消灭狼也会造成生物链的破坏。 师:二十一世纪的小孩水平就是高,比罗斯福总统的水平还要高。如果当时采纳你的意见的话,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悲剧了。罗斯福总统为什么没有想到呢?美国那么多专家为什么没有想到呢?这是时代的差距。当时的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还不够深,这也说明,我们人类认识自然也有一个逐渐提高的过程。 师:我有一个问题,枪杀狼一共花了25年时间,可是课文中却只用了几句话? 生:4句。 师:读一读这4句,我们发现了什么呢?平时我们的老师讲,写作文就是把故事写具体,写生动,这样看来,课文的作者水平并不怎么高。 生:我有不同的意见。因为这篇课文是讲道理的。所以故事就写得非常简洁。如果把它写得很具体,那就变成写故事了。 师:你的理解很正确,看来是老师的看法不对。我们再来读一读我们感到痛心的地方,也就是课文的第五六自然段,狼被消灭以后,给森林和鹿都造成了巨大的灾难。我们边读边想象,我们的眼前浮现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生:(读课文,老师巡视) 师:好,我们来交流一下,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想象中的画面。 生:鹿啃光了大树又啃小树。(其他学生开始笑) 师:看来同学们有些意见了,请问是先啃大树吗?请继续说。 生:鹿啃光了灌木丛又啃小树,啃光了小树又来啃大树的树皮,森林被弄得面目全非了。 生:本来郁郁葱葱的森林变成了大沙漠,鹿群发狂地奔跑着寻找食物。 生:森林中只剩下一点点可怜的食物,一群鹿都来争抢,一些老弱病残的鹿抢不到食物,只好活活地饿死了。 师:为什么森林中会没有足够的食物呢? 生:因为森林中的食物是有限度的,现在鹿太多了,这样食物就不够了。 师:这让我们想起前不久在《积累·运用》中所学的一句名言,地力之生物…… 生:(接着背)有大数,人力之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无节,则常不足。 师:看来,我们古人真聪明,这样的道理他们早就明白了。 生:森林中全是黄色的土地,鹿与狼两败俱伤。 师:大家说得很好。面对这样的严峻的现实,怎么办?大家有何高见? 生:放狼。 师:办法很好。这场灾难出现后,美国政府为挽救错误决策带来的恶果,于上世纪70年代制定了“引狼入室”计划,想不到却遭到一些人的反对未及时实施。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这个计划终于在1995年得以实施。当年从加拿大运来的第一批野狼放入森林,森林中又焕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