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回填土(机械)工艺标准.doc

发布:2018-10-08约4.18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回填土(机械)工艺标准 一、施工准备 ㈠材料及机具 ⒈土料:宜采用基坑(槽)中挖出的原土,基土的有机物质含量应小于8%,粒径不大于50mm,含水率应符合压实要求。 有机物质含量大于8%的土,可用于无压实要求的填料。 碎石类土、砂土和爆破石渣可用于表层以下的填料,其最大粒径不应超过每层铺土厚度的2/3(当使用振动碾时,不得超过每层铺填厚度的3/4)。使用细、粉砂时,应取得设计单位的同意,并应掺入一定数量的碎石或卵石。 盐渍土不得用作钢筋混凝土结构周边的填料。含盐量符合规范规定的盐渍土中,不得含有盐晶、盐块或含盐植物的根茎。 ⒉运土机械:铲运机、推土机、装载机、自卸汽车。 压实机械:光碾压路机、羊足碾、震动碾、平碾及轻型人工夯点机械等。 辅助机具:洒水车、手推车、铁锹、胶皮管,钢尺、尼龙线、20号镀锌铁丝等。 ⒊作业条件 回填土前,应对基础、防水层、保护层、管道等进行检查,并办理隐蔽工程验收手续。 应根据工程特点、填料种类、密度要求、施工条件等,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填料最佳含水率、每层铺土厚度以及压实遍数等参数。设计无要求时,可按下表选用。 ⒋土的最优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 表 土的种类 最佳含水 率(%) 最大干密 度(t/m3 ) 砂土 8~12 1.80~1.88 粘土 19~23 1.58~1.70 回填土前,基底上杂物和淤泥等应清除。在耕植土或松土上回填时,应对基底 先行原土压(夯)实后方可铺土。 做好水平及高程标志,控制回填土的标高和厚度。大面积场地、大型基坑、管沟,宜每隔3m设置水平木桩。 土方挖运设备进场前,土方机械及运土车辆行走的路线,应进行必要的加固及加宽处理。 二、主要施工方法 ㈠工艺流程 基底清理→检验土质→分层铺土→分层压(夯)实→ 分层检测→修整找平 ㈡基底清理 清理回填基底上的洞穴、树根、草皮、垃圾等,当填方基底为松土或耕植土时,应将有机物质含量超标的表层土先行清理,然后将基底充分夯实或碾压密实。 在池塘、沟渠上回填土时,应采用围堰排水疏干、挖除淤泥或抛填块石、砂砾、矿渣等方法,进行处理后再行填土。 回填管沟时,应人工先将管道周围填土夯实,并从管道两边同时进行,直至管顶0.5m以上。在不损坏管道的情况下,方可采用机械回填及压实。在管道接口处、防腐绝缘层或电缆周围,应使用细粒土料回填。 ㈢检验土质 填土前应检验其土料含水率是否在控制范围以内,土料含水率一般以手握成团、落地开花为宜。 当土料含水率过大时,应采取翻松、晾干、风干、掺入干土或换土回填等措施;当土料含水率过小时,应采取预先洒水润湿、增加压实遍数或使用较大功率的压实机械等措施。 回填土料的种类、粒径、杂物含量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 ㈣分层铺土 回填土应分层摊铺。每次铺土厚度和压实遍数应根据土质、压实系数和机械性能而定。一般铺土厚度应由现场压(夯)实试验确定。当设计无要求时,可对照下表选用。 铺土厚度和压实遍数 压实机具 每层厚度(mm) 每层压实遍数 振动压实机 250~350 3~4 打夯机 200~250 3~4 人工打夯 <200 3~4 填方应从最低处开始,由下而上整个宽度水平分层均匀铺填土料和压(夯)实。回填深浅两坑(槽)相连之处时,应先填压(夯)深坑(槽),填至浅基坑(槽)标高时,再全面分层填压(夯)。如必需分段填筑时,交接处应填成阶梯形,其高宽比一般为1:2,上下层错缝距离不小于1.0m。 采用铲运机大面积铺填土时,铺填土区段长度宜大于20m,宽度宜大于8m。铺土应分层进行,每次铺土厚度为300~500mm;每次铺土后,利用空车返回,将地表面刮平。填土程序应尽量采用纵向或一次横向分层卸土,以利行驶时初步压实。 路堤等构筑物填筑,应严格按设计要求的铺土厚度回填并压实,保证其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如采用两种透水性不同的土类填筑时,应将透水性较大的土层置于透水性较小的土层之下,不得混杂使用,边坡应用透水性较大的土封闭,避免在填方内形成水囊和产生滑动现象。 ㈤分层压(夯)实 基坑(槽)面积比较大时,填土宜分段进行。在碾压前,先用轻型推土机推平,低速预压4~5遍使表面平实,避免压路机碾轮下陷。采用振动碾压实爆破石渣或碎石类土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