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喷事故及险情案例分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 79
井喷事故及险情案例分析
(2006年~2009年)
(第二部分)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工程技术分公司
二0一0年一月
目 录
TOC \o 1-3 \h \z \u 一、黄26-34井
二、罗家2井
三、泉320-1X井
四、红G+4-52井
五、台6-4井
六、西60-8井
七、松浅22井
八、法52-46井
九、庄4-16K井
十、龙岗001-8井
十一、涩R44-3井
十二、大北202井
十三、徐深8-平1井
十四、伏2-23井 HYPERLINK \l _Toc247616201
中石油集团公司井喷事故及险情案例分析
一、黄26-34井
1、基本情况
辽河油田黄26-34井完钻井深2695.0m;油层套管φ139.7×2694.77m,生产井段2206.4~2656.0m。预计在沙河街组中部井段2095.2~2028.0m射孔,测井解释预射孔段为油层,设计压井液密度1.05g/cm3。2006年2月4日兴隆台工程技术处作业十五队用89枪射孔,计划射七炮
2、事故发生经过
2:30射孔队施工准备。
2:52射孔校深。
2:54点火起爆,上提电缆。
2:56电缆提出100多米,发现井口井涌,立即商定剪断电缆,关射孔闸门。
2:58喷出液柱高达2m左右。
3:00左右,剪断电缆,同时抢关射孔闸门,此时液柱高度约10米左右,随着喷势越来越大,放炮闸门难以关闭。
3:05左右井口南侧发出“砰”的一声,着火。见图1。
图1 黄26-34井井喷失控着火照片
3、事故处理过程
(1)汇报并启动应急预案
3:05至3:07作业队副队长向黄金带消防队汇报火警,同时队长向作业区汇报。
3:10作业区向处调度室汇报。
3:07消防队接到火警,于3:18到达井喷现场,3:22,灭火战斗展开。
3:30消防队抢开出射孔车辆两台,拖出作业值班房一个。
3:40油田公司启动《辽河石油勘探局突发特别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4:20第一批有关人员到达现场。
4:40成立20人的抢险突击队。
(2)抢险组织、准备
4:50按照应急预案组织抢险工作,制定抢险方案,组织抢险物资,加工抢险工具。
8:50抢拖出作业机和少量油管、抽油杆。
(3)抢险灭火压井成功
15:30成功关闭套管南侧闸门,南部地面火焰熄灭。
16:30拖出靠南侧抽油机组,基本完成井场清障。
20:00三台压裂车组用60m3压井液,携带橡胶球80个(直径15mm)和胶皮等堵塞物进行压井,最小压力1MPa,最大压力14MPa,20:23堵住井口,火焰全部熄灭,压井
4、事故原因分析
(1)直接原因
① 设计射孔液密度不够是造成井喷的直接原因。射孔井段一直没有测试过,而射孔液的密度却参照下部原来老层的地层压力系数确定,设计的射孔液密度1.05g/cm3,低于实际的地层压力系数。
② 没接放喷管线是导致井喷着火的直接原因。
井喷以后,企图打开套管闸门放喷以降低井内压力,让电缆头落入井内,便于关闭射孔闸门,但该井既没有接放喷管线也没有接压井管线,不能把井内流体引至井场外的安全地带。喷出的流体遇到柴油机排气管火花造成火灾。
(2)间接原因
① 对目的层的地质情况认识不准确
该井测井解释为油层,而实际射开是气层。如果解释是气层,按照辽河油田选择射孔方式的规定,应选择油管传输射孔。如选用传输射孔则发生井涌时可以关闭采油(气)树闸门,避免井喷失控。
② 射孔闸门关闭困难
射孔闸门缺乏保养,关闭困难,加之闸门内有电缆头,难以关严。
(3)管理原因
① 地质设计中的有关地层资料、工程设计中的有关井控要求都过于简单,没有针对性。设计射孔液密度偏低。
② 井控意识薄弱,没有执行“辽河油田井控实施细则”,没有安装放喷管线和压井管线。
5、事故教训
(1)增强井控意识
从该井井喷失控着火的事故分析,无论是管理层还是设计层,从机关到基层作业队其井控意识都急待加强。
(2)射孔液的密度设计要合理
对从未测试的层位,射孔液的密度不能按已开采层的压力系数设计,要按钻进该层段的钻井液密度设计。
(3)要认真执行井控技术规定
对气井、高温高压井、含有毒有害气体等重点井、射孔、压裂酸化后的施工作业必须按井控规定、标准接放喷管线和压井管线;必须执行开工前的井控验收制度,达到井控要求才能允许施工。
(4)在选择射孔方式上,尽量选择油管传输的方式射孔。
(5)射孔作业应尽量避开夜间进行。
(6)剪断电缆位置要适当。断电缆在井内基本“直立”,弯曲量较少。要使断电缆头落入井内,才能实施有效关井。
黄26-34井射孔电缆起出100m左右就发生井涌,剪断电缆后,电缆头露在射孔闸门外,致使射孔闸门不能完全关闭。见图2。
图2 电缆断口露在射孔闸门外示意图
二、罗家2井
1、基本情况
(1)2006年3
显示全部